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生态场景开放,赫普能源践行可再生能源消纳新模式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1-09-09 20:42:12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9月3日,在位于2021服贸会首钢园会场的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会现场,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普能源”)董事长崔华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创新技术方案。

“你用电花钱,我们用电挣钱”――赫普能源提出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人们的认知。这一创新模式是如何实现的?这家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节能环保改造服务的企业,又是如何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解决方案的?

“利用核心技术和独创的商业模式,我们先后在东北、内蒙古等地投资建设6个火电灵活性调峰项目,总装机规模1580M,年均消纳新能源20亿kwh以上。”赫普能源董事长崔华介绍道,这些项目缓解了以上地区“弃风弃光”的问题,显示出规模大、电压等级高、火电首台应用、调峰杠杆强等特点。

△煤化电一体化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面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清洁能源浪费等问题,赫普能源通过火电灵活性改造参与深度调峰,能够实现积极消纳新能源、释放新能源发展空间、深化清洁供暖、提高用能效率等。公司业务现已覆盖火电灵活性调峰市场、调频市场、电冷热综合能源系统、抽汽蓄能和煤化电一体化。

技术研发成果成为赫普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公司拥有专利238项,发明专利118项,实用新型专利120项,在核心专利技术领域有调峰和调频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电化学工厂(气体、甲醇、兰炭等)、火电机组灵活性抽汽蓄能等。

△火电灵活性调峰

其中,助力“碳达峰”,火电机组灵活性抽汽蓄能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我国约有11亿千瓦煤电机组,要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煤电灵活性,实现更大幅度深度调峰的同时在尖峰时段超发和增发。

这种将用电低谷时段的发电能力“搬移”到用电高峰时段的技术,不会增加煤电的煤炭消耗和碳排放;同时能改善深度调峰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煤电开机,进一步为新能源腾出发电空间。崔华解释道:“如对全国全部煤电机组进行改造,可以增加3亿千瓦左右的调峰能力和1.5亿千瓦左右的尖峰电力供给能力,增加6亿千瓦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发电12000亿千瓦时/年,基本可以解决2030年前尖峰用电和新能源消纳问题。年等效减少碳排放约7亿吨,约为全国碳排放的7%,将成为在2030年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布局。”

△锋创科技园项目

一直以来,北京经开区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区内企业率先行动,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快光伏发电、地热等项目开发落地,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今年,赫普能源与北京经开区锋创科技园签署合作协议,拟在园区开展源网荷储控一体化项目,通过公司研发的负荷侧远程控制云平台结合可中断可计量智能插座,完成对用户的智能聚合,参与电网的调峰、调频。崔华表示,公司将继续以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打破电力行业传统思维,致力成为电蓄热调峰行业的开创者、国家新能源消纳的贡献者。

关键字:   赫普能源 可再生能源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