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陶企备战“碳配额”赛道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贝果财经  发布时间:2022-03-08 15:19:11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2022年,“节能减碳”成为陶瓷行业今年的关键词。

    《广东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显示,自2022年度起,广东碳排放管理和交易企业纳入标准调整为年排放量1万吨(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并增加陶瓷等新行业覆盖范围。

    事实上,此前湖北、福建、沈阳等陶瓷产区的部分企业也曾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名单。《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有业内人士表示,“碳交易产生的费用或将远高于税收额,将迫使行业进一步去产能,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在“双碳”目标来临、地产调控持续的当下,如何理解碳配额对于陶瓷企业的影响?陶瓷企业有怎样的应对举措?记者分别致电且致函广东东鹏控股(10.570-0.45-4.08%)股份有限公司(003012.SZ,简称“东鹏控股”)、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603268.SH,简称“松发陶瓷”)、蒙娜丽莎(18.420-0.39-2.07%)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918.SZ,简称“蒙娜丽莎”)。

    2月24日下午,东鹏控股方面相关人士回应记者:“碳排放管控对东鹏来讲是积极的,会淘汰一些能耗高的落后产能和不规范的中小企业,也会促进整个行业向绿色低碳方面转型。生产成本会随碳交易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影响有待观察。”

    生产成本浮动

    陶瓷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名单后,其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乃至生产成本也会随之调整。

    碳市场一般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碳交易的实质是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是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要注意的是,2021年12月27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广东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显示,将对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排放标准和行业范围进行调整。

    方案指出,自2022年度起,广东碳排放管理和交易企业纳入标准调整为年排放量1万吨(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并增加陶瓷、纺织、数据中心等新行业覆盖范围。

    在配额总量上,根据广东省2021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目标,结合国家以及广东省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确定2021年度纳入企业的配额总量为2.65亿吨,其中,控排企业配额2.52亿吨,储备配额0.13亿吨,储备配额包括新建项目企业有偿配额和市场调节配额。

    事实上,陶瓷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名单后,其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乃至生产成本也会随之调整。

    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曾对媒体表示,“纳入碳交易只是时间先后而已,不仅是蒙娜丽莎,行业所有人都要有心理准备。碳交易产生的费用或将远高于税收额,将迫使行业进一步去产能,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以常见的大型陶瓷企业为例,其年纳税额在1000万~2000万元,而未来用于购买碳排放配额(CEA)的支出可能高达3000万~4000万元。”

    而东鹏控股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企业应该以碳配额为目标促进内部技术设备升级、生产工艺改造及生产管控。东鹏控股将积极响应国家能耗双控政策,调节陶瓷产品的产区和基地产能安排,同时积极参与行业的整合。利用新技术的创新、促进行业绿色升级转型。配合各地方政府完成碳核查、减排工作,打造完善的企业绿色低碳管理体系。”

    华宝证券3月3日的研报分析指出,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高排放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排放配额的市场化交易手段为其提供安排动力及经济性支撑,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企业也将受益于自愿核证机制的推广,通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实现企业价值重估。

    “碳配额”备战

    在“双碳”体系的构建之下,我国能源、化工、陶瓷等多个行业均逐渐被重塑。

    如今,我国已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破解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在“双碳”体系的构建之下,我国能源、化工、陶瓷等多个行业均逐渐被重塑。

    在业内人士看来,碳排放总量对陶瓷企业的规模、产能和生产线数量提出明确要求。由此,降能耗、减排放、提高单位产值将成为陶瓷企业当下的应对之举。

    松发陶瓷财报显示,“为减少其碳排放,公司窑炉烧成燃料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通过高空依规排放,生产车间使用水帘机进行降尘,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蒙娜丽莎方面称:“国家明确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碳达峰、碳中和确定为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公司在广东佛山、广西藤县、广东清远的生产基地,均使用天然气烧制;江西安高生产基地后续也将使用天然气。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面临的压力将日趋增大。”

    由此,蒙娜丽莎方面表示,“持续对佛山、清远、高安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持续强化节能减排和环保整治,使各项能耗指标、排放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通过四大基地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等途径,为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基础。”

    而东鹏控股方面则对此回应记者,“企业应该以碳配额为目标促进内部技术设备升级、生产工艺改造及生产管控。东鹏控股从能源结构上优先选用清洁能源,并领先进行煤改气等项目落实企业清洁生产、低碳环保的规划路线。在工艺方面,成功研发运用干法制粉技术,该技术能使每吨产品节能76%。研发运用红外微波干燥、原料预破碎等措施降低过程综合能耗等。在设备方面主要采用双层烧成窑炉、窑炉内壁增加纳米涂层提高能效,同时采用多层余热干燥系统、空压机余热利用等措施提升过程能效等。”

    除此以外,节能减排的理念还贯穿到陶瓷企业的产品管线中。

    东鹏控股低碳发展委员会秘书长陈世清指出,“在产品结构上,从源头研制免烧砖、低温烧制瓷砖、设计更轻薄性能更优的产品等措施从源头实现低碳发展路径等;其他方面主要的举措包括资源利用方面,实现过程废渣、废水100%循环利用,供应链半径500公里范围内供应商占比85%,成品实现属地化生产,减少运输排放。同时公司建立能源智能管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能耗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促进能效管理持续提升。”

    洗牌期渐至

    受到此前限电、原材料涨价因素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政策影响,陶瓷行业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实际上,除了广东以外,湖北、福建等产区的陶瓷行业部分企业也均被纳入碳配额管理范围。

    过往数年,陶瓷行业因其“高污染、高能耗”使人们闻“瓷”色变。制约陶瓷企业达到环保标准的因素包括设备、原材料的不达标,生产技术传统、缺乏创新等。

    然而,受到此前限电、原材料涨价因素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政策影响,陶瓷行业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中国建筑(5.370-0.10-1.83%)卫生陶瓷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为1093家,较2019年有67家退出市场;2020年全国建筑陶瓷产量为84.7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03%,全国主要产区江西、四川、广西、辽宁、河北、山西、河北、云南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江西和广西同比增长超过40%。

    记者注意到,多家陶瓷行业上市公司指出,在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阵痛与机遇共存。

    蒙娜丽莎方面坦言,“各地政府对陶瓷行业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及煤改气政策实施,对企业的经营成本产生较大影响。综合来看,国内建筑陶瓷行业总体量大,行业集中度低,环保政策加码、制造成本上升、投资门槛升级等诸多因素影响,行业洗牌加速,陶瓷行业有望向综合实力较强的头部企业进一步集中。”

    而东鹏控股方面也向记者提及,“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要求之下,东鹏控股一方面面临绿色转型的阵痛,另一方面也能看到时代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更快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集中、加快建材行业企业的绿色化、精益化转型,追求绿色生产、绿色产品。”

关键字:   陶企 备战“碳配额”赛道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