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引领可再生能源市场40%份额 超经合组织总额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发布时间:2017-11-01 14:15:40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西媒称,中国将创新和私人消费看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去煤炭化政策已经初见成效,而美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在与中国竞争全球治理领导权的过程中,美国正逐渐失去分量。

      据西班牙环球网站10月30日报道,此前,中国对煤炭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在大城市中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但中国的去煤炭化政策正在产生效果,令人对今后五年环境治理得到彻底改善充满希望。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视为推动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优先问题,在山西省省会太原,90%的煤炭消费已经被禁止,反映出中国政府应对能源挑战的坚定决心。事实上,中国在今年初宣布,到2020年将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共投资3610亿美元。报道认为,这将让中国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世界清洁能源革命的中心。

      报道称,中国将创新和私人消费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引入创新和消费,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市场。这种趋势显示了可再生能源需求方向的转变,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可为证明。2016年中国成为电动汽车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35.2万辆,远远超过了美国15.9万辆的销量。中国决定继续前进,确定了到2020年电动汽车数量占乘用车市场11%的目标。

      关于全球能源消费情况,一个积极的数据是,根据《BP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报告,最近3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减少,2016年仅增长不到1%,而中国成为最近16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继续,预计至2035年中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23%提升至28%,而美国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6%减少至12%。

      报道称,这种消费趋势加强了中国减少对煤炭作为主要消费能源的依赖的必要性,而这一战略也被收入中国“十二五”发展计划中,“十三五”规划则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之一。而美国在今年6月决定退出《巴黎协定》,此举不但让美国这个全球污染大国放弃了应对气候变化斗争,而且让美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处于落后地位,更重要的是在与中国竞争全球治理领导权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分量。

资料图:位于青海省的光热发电项目一角。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报道称,在去煤炭化过程中,中国坚决投资能源研发,平均每年对国家研发项目投入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是美国的两倍。与此同时,北京的战略还包括国外能源项目,利用这些项目,中国将可再生能源技术输送到国外,旨在让中国标准获得世界最大程度承认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部分。

      BP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走在绿色能源发展道路的前列,引领可再生能源市场40%的份额,这个数字超过了经合组织全部国家的总额,超过了作为清洁能源主要生产国的美国。此外中国生产全球66%的太阳能,50%的风能,是水电能生产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报道称,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领导者和模范。2015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生产商,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太阳能生产能力将提高两倍。不仅清洁能源生产能力大大增强,而且中国在实践中成功做到将绿色能源混合利用、造福百姓。今年6月,中国青海省实现了仅用太阳能、风能和水电为500万人连续供电7天。

关键字:   可再生能源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