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人驾驶时代来临 中国交通开启新篇章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中国节能网   发布时间:2017-11-08 10:52:37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很多人可能在科幻电影中看过,无人驾驶的汽车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今,这个场景已经实现了一半,无人驾驶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今年7月5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便乘坐着一辆百度与博世一起开发,基于Apollo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在来往会场的路上。这也是百度将人工智能、地图、大数据相结合的一项尝试,当然在行驶过程中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今后的技术革新来改进。

      中国交通新篇章,无人驾驶时代来临

      百度与奇瑞合作的无人驾驶汽车

      除此之外,中国的无人驾驶地铁已经在13年底于香港特区启用,据悉,作为中车乃至全国首个运营在国际最高技术要求的香港市场的全无人驾驶项目,该产品的成功研制对于中车开拓国内、国际无人驾驶地铁车辆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中车的城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交通新篇章,无人驾驶时代来临

      无人驾驶地铁

      这列无人驾驶列车为3节组编,最大载客人数约为1500人,外观与普通地铁类似,不设驾驶室,这种新型车将无需司机和乘务人员介入,可实现列车自动唤醒、自动发车离站、上下坡行驶、到站精准停车、自动开闭车门等操作。

      当然,无人驾驶技术不是我国首创,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实用性和可行性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最早是由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汽车。

      在美国,Google公司也早就启动了这个项目。2005年,他们就用自己生产的无人汽车参加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办的第二届“挑战”(Grand Challenge)大赛中夺冠,该车在沙漠中行驶超过132英里(212.43公里),因此赢得了由五角大楼颁发的200万美元奖金。

      中国交通新篇章,无人驾驶时代来临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中国的无人驾驶设备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如今已经完全迎头赶上,除了在无人汽车,无人地铁,无人巴士(智轨列车)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近又准备建造无人高铁。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中铁总)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何华武透露,中国正在试验验证无人驾驶高速列车。

      在10月26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何武华就表示,目前中国高铁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复兴号”,就有84%的重要标准为中国标准,下一步则是把高铁无人驾驶化。

      中国交通新篇章,无人驾驶时代来临

      相较于无人驾驶汽车与无人驾驶地铁,无人驾驶高铁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行驶的里程更长,还要面对高速行驶时突发的极端环境。何武华还说到,中国的无人驾驶高铁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有人值守”,从现在的以人为主,变成以机器为主,使高铁运行更加安全、准时。

      除了中国之外,澳大利亚也在使用无人驾驶铁路技术,无人驾驶铁路将会减少人力成本,增加运营效率。据法国媒体今年6月报道,由法国国家铁路局SNCF运营的高速铁路线TGV,计划在2019年开始测试无人驾驶的列车。这些列车配备侦测障碍物的感应器,随时探测并判断危险,进行紧急煞车,同时测试期间列车上仍会配备值守的司机应付突发情况。

      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在世界上,已然走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前列。无人驾驶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让我国的工业水准与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

      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所有人都不需要驾照,只要买了车,就能通过无人驾驶技术上路,交通事故将大幅度减少。届时,距离我国伟大复兴之路又更进了一步。

关键字:   无人驾驶 时代来临 中国交通 新篇章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