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李孟)距离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中国“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已满一周年。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针对双碳问题,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
实现“双碳”目标有五大优势
中国商报记者:对于碳达峰与碳中和,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实现“双碳”目标,我们的优势和挑战是什么?
张军涛:首先我们对碳达峰与碳中和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了解它们的涵义,碳达峰是指单位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并达到平稳期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碳排放进入下降通道,我国目前尚未达峰。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碳中和可分狭义和广义,狭义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目标可以设在全球、国家、城市、企业活动等不同层面。
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在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同时,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基数大、减排时间紧、制约因素较多,经济对能源依赖度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认知、政策法规、手段举措等还有欠缺、存在短板。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碳排放量仍将继续增长,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但另一方面,我们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有自身的优势。一是我国体制机制优势,有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有“双碳”这一明确的目标,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贯彻执行效率高、效力强。二是非化石能源优势,建党百年,我们非化石能源规模取得飞跃式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2020年,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58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33.9%;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9.8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壮大、替代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我国装备制造能力优势,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世界领先,为能源结构调整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实施基础。四是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明显增强,我国正在从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创造的重要园地,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从原来的模仿、追随变成并跑甚至领跑,将来也会有更多的成果源源不断地产生,尤其在新能源、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我们发展得很快。这样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足够的战略纵深,也为节能降碳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五是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已经实现碳达峰甚至碳中和国家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自己的路线。
中国商报记者:您觉得碳达峰与碳中和首先会对哪些企业或行业产生影响?
张军涛:实现“双碳”目标就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最大的是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企业,所以首当其冲的是此类企业。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出台《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方案提出,各省(区、市)要建立在建、拟建、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明确处置意见,同时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照能效水平、环保要求、产业政策、相关规划等要求加强窗口指导,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的节能审查、环评审批、金融信贷会加强管理。目前两高项目涉及的行业包括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行业,下一步国家还会对两高项目的边界进行划分,明确范围。
企业要有转型意识,摸清“碳家底”
中国商报记者:作为企业应该如何行动?
张军涛:“双碳”目标提出后,企业要有转型意识。企业家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从自身做起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对自身存量两高项目及时进行梳理,开展碳盘查、碳核查,摸清自己的“碳家底”,同时发展培育低碳技术、建立全供应链的碳中和管理体系,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注重碳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等,开展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对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落后耗能项目尽快淘汰,腾出产能、能耗指标,为产业转型做足充分准备。
中国商报记者:您提到企业要摸清“碳家底”,开展碳核算,企业在碳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怎么样?
张军涛: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国家现在的碳市场来看。碳排放市场化其实是倒逼企业节能减排,同时用市场的手段来倒逼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碳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是配额,配额是国家发放给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许可,同时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在碳市场中也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从今年1月1日正式启动,截止到12月31日,共覆盖2162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我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超过40亿吨。未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行业将逐步被纳入交易体系中。
企业要尽到社会责任,不单是纯粹的碳减排,还得要披露自己的碳排放信息,包括企业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中的环境保护,也要求企业对碳排放信息有一定披露。企业的碳披露今后定会逐渐加强、加深。同样的,我们的监管部门对企业碳披露的信息也会要求得越来越严格。
碳交易需要政策推着走,市场牵着走
中国商报记者:碳市场于今年7月上线,至今发展如何?
张军涛:早在2005年,中国便活跃在国际碳市场中,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项目开发和减排量交易,为我国在碳市场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法学及技术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中国从“十二五”起逐步重视国内低碳发展,落实国内低碳政策,我国碳市场开始蓬勃发展。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七地试点碳市场启动顶层设计和市场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地方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二氧化碳当量4.3亿吨,总计100亿元。
中国碳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在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从实践上比较和验证了各种不同政策设计的适用性,为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首先把2162家火力发电企业纳入第一批的交易范围之内,其中包括纯发电企业、热电联产企业和有自备电厂的其他行业企业。截至9月30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53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1764.9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达8.01亿元。
虽然现在的交易量不是很大,但是后续会有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行业将逐步被纳入交易体系中,碳市场以后会在交易方面呈现大幅增长,也会倒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碳交易需要政策推着走、市场牵着走,政策、市场手段双管齐下,推动企业提效降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商报记者:中国节能协会在碳中和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张军涛:中国节能协会是1989年正式在民政部注册的节能领域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中国节能协会一直从事于节能减碳工作,并于2015年就开始筹备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碳中和专委会),碳中和专委会2017年正式成立后,主要为各相关单位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以战略研究、能力建设、标准制定、推进合作四个方面积极助推全国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目标。同时做好两个服务,一个引导,一个创新,服务好国家职能部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服务于地方政府做好碳中和一揽子解决方案;引导企业摸清自身排放“家底”,预测节能潜力,提出技改措施,科学制定减排目标,为“双碳”目标贡献企业力量。创新能耗项目评价体系,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低产能的落后项目,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项目,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 碳中和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相关资讯
- 柴麒敏: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非完全此消彼长应形成优化组合 2022-03-18 09:50:27
- 程一恒:双碳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新模式 2022-03-08 15:45:54
- 氢能在碳中和的角色和定位 2022-02-23 14:02:26
- 张军涛:未来碳市场将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2-01-15 20:49:58
- 黄润秋: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2021-11-29 17:13:48
- 碳中和领军人物系列丨王彬对话汪军:碳中和时代的财富大转移 2021-11-29 16:08:58
- 贾康|碳达峰与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难题破解 2021-11-29 15:57:48
- 推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勇做碳达峰碳中和主力军 2021-11-29 15:47:09
- 彭文生:碳中和的关键是发挥市场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 2021-11-29 15:22:09
- 仇保兴:推进以城市碳中和为主体的五大良性变革 2021-11-29 15: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