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碳交易,长三角各地开展了不少探索。尤其在浙江,涌现出了一批“卖碳翁”。
去年底,湖州市安吉县开展竹林碳汇收储交易试点,首批完成收储交易的大里村等5家单位共拿到3年竹林碳汇交易金108.62万元。从2020年开始,丽水山区已先后达成6笔碳交易,卖出了670余吨碳减排指标。近期,丽水两家银行试水零碳金融网点打造,通过购买碳汇来抵消运营和装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多笔碳交易背后,出售碳汇的村庄成为赢家,将空气“变现”成了村集体可支配的收入。
“叶子”变“票子”
“碳交易分为两类――碳配额和碳减排,其中碳配额是强制实施,碳减排是自愿执行。”丽水学院教师李泰君说,他长期专注于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等研究。
碳配额指碳排放配额(CEA),主要用于工业减排。碳减排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指符合规定的减排项目可以申请签发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于出售获得额外收益。其中,林业碳汇是关键。所谓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简单来说,森林经营、竹子造林和可持续草地管理等,都属于林业碳汇。
安吉县、丽水市等地“卖碳翁”做的交易,本质上就是林业碳汇,将“叶子”变成“票子”。
李泰君指出,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仍以碳排放配额(CEA)交易为主,碳减排(CCER)交易为补充。但从长远来看,碳减排交易的重要性可能逐年上升,未来林业碳汇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竹林的“重生”
2010年起,依托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浙江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试点。2011年11月,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携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试水林业碳汇交易。2012年,安吉县开始探索。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摸清家底。”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绿化科科长诸炜荣说,一开始县里信心满满,结果一算出来却让人大跌眼镜。经估算,安吉县竹林森林植被碳储量134万吨,但年碳汇量仅为0.05万吨。原来,按照碳汇相关理论,森林碳汇的产生,只能是对无林地上植树造林或人工林的森林经营改造两种方式。在未经经营的情况下,竹林碳汇的生产量很低。竹林的经营主要指定期采伐。激发农户经营竹林的积极性,推动竹林“重生”迫在眉睫。
在诸炜荣看来,竹林碳汇必须经营,而且开展竹林经营进而固碳增汇的空间巨大。他给记者算了笔账,2015年底,根据国家标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安吉县对山川乡、天荒坪镇两个乡镇下辖的5个村庄开展竹林碳汇试点核算。核算结果显示,在适当经营后,2.1万亩的竹林每年可产生碳汇量8322吨。以此估算,安吉全县竹林碳汇预计每年约34万吨,按当前平均每吨43.4元的价格计算,可带来的直接收入每年就有近1500万元。
打通“内循环”
竹林碳汇算出来了,还得通过交易才能发挥作用。去年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地方搭建竹林碳汇交易平台,开展碳汇交易试点。以此为契机,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同安吉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安吉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简称“两山银行”)等开始探索区域性的碳汇交易。
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上线当天,早在2015年就曾开展竹林碳汇认证核算的5个村庄率先完成收储交易,按约17元一亩的收储价“卖”了近3年的竹林碳汇总共108.62万元。
不仅如此,近期安吉县梅溪镇梓坊村以村里7195亩竹林30年碳汇项目,拿到了365万余元的碳汇共富贷。
“通过碳汇收储和企业购碳,目前的模式基本跑通了碳汇交易的区域‘内循环’。”安吉“两山银行”副总经理王小刚说,但这只是雏形,从长期来看仍需突破交易模式单一、市场供需失衡等难题。数据显示,安吉首期竹林碳汇收储(含预收储)规模14.24万亩,30年合同金额为7230.79万元;相比之下,与“两山银行”签订碳汇认购协议仅3家企业,合计缴纳购碳资金41.6万元。接下来,安吉县将探索“零碳会议”“零碳旅游”等有更多主体参与的更丰富的碳汇交易场景。
“碳”索无止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城市争做“卖碳翁”,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新路径、新模式。
比如,衢州开化县推出林业碳汇质押贷款,采用林业碳汇价值质押与林权抵押或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捆绑方式,累计发放贷款960余万元。丽水通过助力打造“零碳会议”“零碳网点”等,向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多家政府机关单位出售碳减排指标。
近日,兰巨乡官浦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相关资讯
- 第一批浙江省工业节能降碳工艺、技术、装备和工程解决方案 2022-05-18 09:35:47
- 中电工程首次展示碳达峰碳中和系统解决方案 2022-04-24 15:42:29
- 为城市发展添“绿”蓄能鄞州碳达峰碳中和连续三年获省优 2022-03-21 08:35:07
- 浙江涌现一批“卖碳翁” 2022-03-21 08:10:34
- 数智技术的碳中和应用蓝图 2022-03-15 16:44:04
- 近零碳排放区工程师手册 10|近零碳排放校园案例 2022-02-28 14:33:33
- 上海环交所发布2021碳中和典型案例 2022-02-23 14:19:12
- 赋能碳中和的利器:面向碳中和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2021-11-29 15:06:50
- 解读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成立背后的深意 2021-07-29 19:22:51
- 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解析 2021-05-20 20: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