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碳中和图书最新汇总!持续更新,全网最全!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22-05-16 17:00:11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图片

NO.1


碳中和的逻辑


从碳的分类、碳中和路径、碳中和的挑战、碳中和的投资、碳交易和碳税、碳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碳中和的误解、碳中和的文化和历史定位等客观、独特的观察碳中和视角,系统全面地解读碳中和的逻辑。

图片

NO.2


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


分别针对气候投融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可持续投资与ESG、绿色保险、碳市场与碳金融这六大绿色金融市场细分领域的国内外实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展现了碳中和目标下各领域的新发展趋势。从绿色金融市场转向金融机构实践,总结与展望了碳中和时代金融机构的管理与机制创新

图片

NO.3


元宇宙与碳中和


本书围绕元宇宙、碳中和等热议话题进行深入分析,碳中和的发展或将为实现元宇宙提供能源支持,而元宇宙生态也或将成为碳市场的互通不可或缺的保障。

图片

NO.4


碳中和产业路线


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将会遵循怎样的产业路径;需要格外关注哪些重点领域;未来的能源体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碳交易体系将如何优化能源结构;绿色投资如何走上可持续运行的轨道;哪些领域可以为碳交易金融工具提供发展空间。本书用令人信服的数据和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明确的建议。此书是政府相关部门、投资机构和相关企业研究双碳问题和能源转型问题的参考书。


图片

NO.5


生态文明典型案例100例


本书案例分析透彻,点评重点突出,文字兼具理论的透彻性和事实的生动性,对于读者加深对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理解,提高其对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认识;对于各级党员干部提升生态环境管理能力,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图片

NO.6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挑战与实现路径


在全球低碳绿色发展大背景下,中国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本书稿对碳达峰碳中和等科学概念进行解读,详细阐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重要意义、“双碳”目标内涵及具备的基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

图片

NO.7


全局之变:迈向碳达峰碳中和


本书共五个篇节,即风云变幻――科学认知篇,临危制变――全球进程篇,知机识变――中国需求篇,识时达变――中国进展篇,临机应变――迈向未来篇。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对150个关键问题进行阐释,回溯全球气候治理的变迁,诠释“双碳”的缘起和由来,分析主要经济体在实现碳达峰时的特征以及承诺碳中和的主要路径,跟踪国内“双碳”工作部署的进展,梳理国内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脉络,解码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转型路径和对策方案。


图片

NO.8


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经验与中国实践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也是当前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一书以绿色金融为统领,从推动金融支持绿色转型的宏观框架出发,梳理了相关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就金融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图片

NO.9


新能源汽车3.0时代


《新能源汽车3.0时代》共计5大篇章,内容*括新能源汽车与低碳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与演进路线、资本盛宴与市场博弈、应用场景与消费热点、挑战与机遇。通过政策汇总、案例解析、市场调查等形式,以*炸式信息量,*景式展现新能源汽车的嬗变轨迹、技术演进、市场格局,生动描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制定、*层决策到产业布局、技术攻关、消费*级等方面的脉络,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为投资布局提供参考,为居民消费提供引导。

图片

NO.10


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 上册


《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从全球视角对中国碳排放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广泛的阐述,是面向国际前沿同时结合国内现状、理论联系实际的实用图书。《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上册)是本套书的基础公共篇,主要介绍了气候危机与绿色发展,碳中和管理体系,碳排放配额与交易管理,“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与企业碳金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与生态碳汇,工业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与管理。

图片

NO.11


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1)


本书是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合作推出的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年度报告,邀请多位省部级领导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知名专家,聚焦“双碳”前沿动态和实现路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完善“双碳”政策体系、加强“双碳”国际合作等内容,细致分析、科学建议,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也为业内人士和研究人员全面把握“双碳”走向、汲取大家思想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图片2021年12月更新20本图片图片

NO.1


气候变化的应对:中国的碳中和之路


本书共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包括气候变化成因、影响、主要应对路径和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进展。第二部分介绍了碳中和的科学基础,包括全球碳收支与碳平衡、碳排放、碳汇与人工增汇措施。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国碳排放的现状、趋势与驱动因素……

图片

NO.2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2021


本书分别介绍“碳中和”的背景、学术理论、产业实践、技术创新等系列研究和实践案例;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为学界、产业界、经济、金融界提供“碳中和”理论与实践案例,并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

图片

NO.3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本书以十二章内容阐述了国际视野下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并从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投资需求、科技创新、消费变革、综合应对、碳定价机制、城市引领、目标协同、碳汇作用、全球合作十二个方面全方位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

图片

NO.4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本书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从科学基础、核算方法、行业部门、行为主体、国际动态等不同视角出发,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机遇、重点难点,政策行动,以及主要国家的碳中和政策进展等。

图片

NO.5


“碳达峰 碳中和”百问百答


本书以十二章内容阐述了国际视野下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并从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投资需求、科技创新、消费变革、综合应对、碳定价机制、城市引领、目标协同、碳汇作用、全球合作十二个方面全方位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

图片

NO.6


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


聚焦7大行业,荟萃900余个项目成果,精选24个典型案例,探索中国低碳发展路线图。

图片

NO.7


碳路


本书生动再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之路,介绍了世界典型国家的经验做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降碳难度z大的能源资源型省份协同推进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的历程,对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绿色金融等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并提出作者观点。本书提供了以视野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低碳故事的一手素材。

图片

NO.8


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


本书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牵头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建筑领域能源消费总量及碳排放控制目标及分阶段路线图研究”和能源基金会课题“我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低碳发展中长期实施路径”的重要成果。


图片

NO.9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


本书聚焦碳中和实现的金融驱动力和经济分析,结合金融投资的一线实践,提出金融支持绿色转型主要有三个作用域:绿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转型金融――尤其是后者,在双碳目标落实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图片

NO.10


碳中和与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进展


在碳中和背景下,本书系统梳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介绍了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相关政策演化及示范项目发展现状;从碳中和的角度,提出了CCUS技术新的内涵及定义,评估了CCUS技术在 和中国碳中和中的地位。

图片

NO.11


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本书精选学术、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企业十余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心得,为广大读者在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一重大问题上提供借鉴、思考。

图片

NO.12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交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


本书内容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路径、重点行动计划及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本书依据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与政策进行编写。

图片

NO.13


中国交通能源与碳达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梳理总结我国交通能源发展现状;客观分析我国交通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重点研究发达国家交通能源发展与达峰态势经验;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展望2050年我国交通能源及碳排放;深入剖析我国交通能源及碳排放达峰路径,进而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图片

NO.14


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研究


本书对国内外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与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森林碳汇的供给与需求的现状。由于森林碳汇是作为抵消机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即森林碳汇的需求方主要是被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的行业与企业,主要探讨了森林碳汇的供给。

图片

NO.15


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可行性评估与实践路径


本书结合中国碳排放达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构建了完善的碳排放达峰研究框架,重点对相关统计模型进行拓展研究与实践应用。

图片

NO.16


中国低碳能源转型系统分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能源经济系统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分析、中国低碳交通发展。本书识别出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优化路径和政策组合,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

图片

NO.17


巴黎气候大会30问


本书抛弃了冗长的理论说教和官腔套话,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针对30个关键问题作出了详实的回答。其特别之处在于,本书的两名作者――法国发展部前部长帕斯卡尔・坎芬、气候问题谈判专家彼得・史泰姆十分了解气候变化协定的酝酿以及重要谈判场所的台前幕后。

图片

NO.18


中国低碳发展战略、路径与对策


书由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组织,汇集了校内相关研究单位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由低碳战略、低碳路径、碳定价机制探索、低碳城市与规划、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共六篇组成,以多学科的视角,分析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途径和政策措施,以及在能源革命、产业转型和低碳建筑与低碳交通等领域的对策和行动。


图片

NO.19


碳资产管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碳资产概述、国内配额碳资产、国内减排碳资产、碳金融市场和碳金融工具、企业碳资产综合管理等。 本书适用于大型控排企业管理者、能源行业从业者、金融界人士、出口型企业、碳资产管理行业从业者以及大学生阅读使用。


图片

NO.20


碳金融与业务创新


书重点研究了碳金融衍生品、碳基金、碳证券与保险、银行业机构碳金融业务、企业碳金融管理等碳金融业务的特点、功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机理,并对国内外领先金融机构碳金融业务的成功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10月书单60本图片

NO.1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本书将从碳中和的提出背景开始,逐步为你讲解究竟什么是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我国各行业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与转变机遇是什么,以及政府、企业、个人该怎么做。

图片

NO.2


碳中和经济学


碳达峰、碳中和重点涉及哪些行业和企业?各行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有哪些新的投资机遇?科技创新如何助力碳中和?政府、企业、个人如何行动?如何行合作与竞争?《碳中和经济学》一书对上述问题行了解答。这本书立足经济、聚焦政策、畅想未来趋势,深入解读了碳中和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领域,全景展现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和具体措施。


图片

NO.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和实践研究


本书总结了全国碳市场发展的宏观背景以及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并对全球碳市场发展的制度演进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支撑全国碳市本书在完整梳理各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包括配额分配方式、MRV制度和监管机制、抵消机制、惩罚机制等在内的运行机制基础上,对试点和区域碳市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系统分析总结。



图片

NO.4


中国碳中和之路


本书给出了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总体方案,并通过对钢铁、建材、交通、居民等终端用能部门的分析与展望,为我国能源系统清洁低碳发展提出了转型路线图,对于读者而言兼顾科普性、通识性以及专业性,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


图片

NO.5


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双碳目标如何重塑中国经济?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绿色低碳发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景式剖析我国双碳战略框架与行动路线。清洁能源、低碳工业、智慧煤炭、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绿色建材、绿色交通、智能网联汽车、节能建筑、取暖制冷、新型农业。

图片

NO.6


ESG投资


ESG作为一种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G)方面的成就,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本书可以指导企业更好践行ESG原则,得到资本青睐,更好地参与全球市场;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利用ESG原则,选择有助于建立美好世界的企业,并影响更多企业遵循ESG原则,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可以帮助个人,看清绿色投资机会,甚至积极主动影响企业向更有益于人类未来的方向发展。


图片

NO.7


碳达峰与碳中和国际经验研究


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的碳减排举措和碳中和路径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

图片

NO.8


北大金融评论:“双碳”目标下的金融创新发展


对碳中和进行了专题分析,汇聚数十位专家的深刻思考。

图片

NO.9


碳达峰碳中和:迈向新发展路径


展望了未来碳中和愿景,探讨了从当前到未来的实现路径,是作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所做的及时探索,对于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和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理解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开展具体实践部署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解答,为区域、行业、企业如何开展行动提供了针对性强的方向指引和方法框架。

图片

NO.10


读懂碳中和: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


本书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来自24所科研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和学者历时两年合作完成,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城市化进程、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等宏观发展趋势,探讨了能源、电力、工业、建筑、交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节能潜力、技术路线图、基础设施投资、消费方式转型、环境与气候协同、政策和体制保障、全球气候治理、低排放情景分析与实施路径等多个领域的低碳对策,提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相契合的低碳发展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建议。


图片

NO.11


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


报告系统分析我国碳排放机理,综合运用全球综合评估模型、能源电力规划优化模型和权威数据库,研究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加快推进“两个替代”,2060年前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的综合方案和行动路线图。对于读者而言兼顾专业性、科普性和通识性,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

图片

NO.12


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


本书给出了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总体方案,并通过对钢铁、建材、交通、居民等终端用能部门的分析与展望,为我国能源系统清洁低碳发展提出了转型路线图,对于读者而言兼顾科普性、通识性以及专业性,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

图片

NO.13


我们选择的未来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在书中,两位作者邀请每个公民一起参与应对气候问题:我们应该构建3种思维方式、采取10项具体行动。我们在未来10年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将决定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如何把这个世界遗赠给我们的后代。

图片

NO.14


2020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本报告聚焦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及碳中和路线图,研判我国面临的内外部机遇和挑战,提出中长期低碳转型的总体思路、基本路径和主要措施,对有序实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生产、消费、贸易、管理等变革,特别是经济体系转变、能源革命、低碳交通转型、零碳技术创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图片

NO.15


碳减排政策选择及评估


本书从碳减排问题的经济学基础入手,从理论上提出了基于庇古税的碳税和基于科斯定理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作用机理分析框架,从实践上对外促进碳减排的政策选择及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

图片

NO.16


一分钟扯碳


科普漫画被多次推荐为封面文章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单篇阅读量高达39万。其中,“啥是碳中和?”被评为最受关注两会条漫,并被翻译成英文在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及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

图片

NO.17


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


本书从生活篇、环境篇、生命篇、空间篇、金融篇、创新篇、文艺篇、哲学篇、大学篇等多个维度向读者讲述了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故事“三十六计”。无论是领导企业转型升级,还是谋划个人职业生涯,或者仅仅做一名欣赏时代风云变幻的“吃瓜群众”,本书都可以给您带来启发与思考。

图片

NO.18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大国必争的人类道义制高点,相互竞争和博弈的形势将更加尖锐复杂。中国研究和制定到21世纪中叶的长期低碳发展战略顺应和带领了世界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的趋势和潮流,为地球生态安全和全人类生存发展做出了与自身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一致的贡献,打造出了自身经济、贸易、科技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图片

NO.19


碳中和经济分析――周小川有关论述汇编


本书汇编了中国金融学会周小川会长2008―2021年关于气候变化、碳减排、绿色金融和绿色治理领域的多篇思考结晶和学术成果, 其中既有严整的学术分析, 也有其作为 G20 会议主席的即兴发言和点评, 更多的是展现深厚丰富内容和深邃灵动思想的讲座实录。

图片

NO.20


智慧能源与碳中和


系统地阐述了“碳中和”背景下智慧能源发展机遇、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绿色金融发展、商业模式创新、碳经济模式、创新技术发展、储能产业发展等,并给出了大量的案例,引导读者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NO.21


气候解决方案设计方法:低碳能源政策指南


通过制定非常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实现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研究和分析,揭示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与全世界的专家、非营利性机构和私营企业精诚合作、寻求共赢。

图片

NO.2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0-2021)


“蓝皮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年鉴,也不以大块文字和数据图表堆积为主,而是以年度分析和来年展望为基本特征。低碳政策篇、低碳产业篇、低碳金融篇、低碳技术篇、低碳能源篇以及低碳专题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但各部分在编写上独立成篇成文,因此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分别阅读。

图片

NO.23


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


本书从能源消费侧的转型和供给侧的转型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探讨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并针对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和新贸易保护对能源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图片

NO.24


碳达峰、碳中和100问


采用问答形式,是一部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及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读物,旨在提高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更好推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图片

NO.25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比尔・盖茨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图片

NO.26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设的非技术创新


基于对低碳城市试点的跟踪调研,在MLG理论框架下,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非技术创新系统,该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提高政策有效性并实现气候正义。

图片

NO.27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本书从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影响,碳减排公约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分类及现状,详细论述了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运输技术、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二氧化碳监测技术,以及CCUS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CCUS财税激励政策、CCUS投融资模式、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工业技术支撑。本书可供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水泥等行业从事大气环境保护、碳减排、废气治理、油气开采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石油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生、本科生教材。

图片

NO.28


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云南林业发展与碳汇交易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政治思想、当代西方环境政治理论、当代中国环境政治理论、林业碳汇交易理论与实践、云南林业发展与林业碳汇交易现状、环境政治学视野下云南林业发展和林业碳汇交易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图片

NO.29


广东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技术路线图研究


对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涉及的多领域、相关工作的综合性、技术的复杂性等内容,围绕示范工程建设单位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路径选择等巨大挑战和困难,系统分析和总结各领域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的现状基础,从技术的经济性、减排性和示范性等角度综合研究各领域可采取的成熟以及潜在的相关技术,提出包括城镇、园区、社区、交通、工业企业、建筑工六个领域实施近零碳排放的目标和技术路径的建议。

图片

NO.30


碳交易效率与企业减排决策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碳排放权分配方法,碳交易下企业决策模型,碳市场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市场势力、成本转嫁和碳排放权分配方法对碳交易机制成本有效性的联合作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碳约束下的企业决策分析框架,深入阐述企业在碳市场下减排行为机理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并详细剖析在碳市场和消费者低碳意识双约束下的企业减排策略。本著作对碳交易、碳排放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部门、咨询机构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供能源经济、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参考。


关键字:   2022年碳中和 图书汇总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