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打造绿色引擎,专家把脉“碳中和经济”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9-12 16:30:12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由清华大学和中国石化联合主办的2022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开幕。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邀请相关行业人员、专家学者等共商低碳转型路径,探讨能源变革方向。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

实现“双碳”是重要的时代命题

王希勤表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然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命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学也要积极地发挥作用、担当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清华就率先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的理念,并且将绿色大学建设作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进。

王希勤说,清华大学希望以生产劳动、教学和研究三结合的模式在研究生培养层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为国家各个行业培养卓越的工程师人才。同时,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探讨“双碳”人才培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实现“双碳”我们不要自乱阵脚

李毅中指出,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各种发电能力要互补匹配,保障供电安全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国石油消费将在“十五五”进入峰值平台期。而天然气消费因为居民用气和天然气发电的发展将会继续增加。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保障油气安全十分重要。李毅中认为,保障油气安全首先要加强国内的勘探开发,同时要发挥技术和工程优势,与产油国合作共赢。

对于煤炭消费,李毅中表示,在有序推进煤炭减量的同时,要关注电煤保底量。在减碳减排、减少煤炭消费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相应的煤炭产能产量,充分吸取去年因缺煤造成拉闸限电的教训。同时,除了能源电力行业,钢铁、有色、建筑、石化、化工这些高耗能行业和道路交通行业都是减碳减排的重点领域。

在推进实施“双碳”战略的过程中,要防止运动式减碳,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层层加码,设置不切实际的提前目标。“如果过快过急,就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不要自乱阵脚。”李毅中说。

李毅中表示,我们不能用科学构想和实验室成果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支撑。要开发出先进、实用、可靠的技术,就需要巨额的投入,因此实现“双碳”也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推动石化行业科技创新

李寿生称,能源转型给石化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机遇。李寿生认为,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会有一批企业“死于碳下”,也一定会有一批企业“活在碳上”。“死于碳下”和“活在碳上”的根本区别,就是看企业是否能够找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李寿生指出,“双碳”背景下石化行业的供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石化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目前世界化工强国和著名的跨国公司都在花大气力研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谁在技术上领先,谁将在未来取得竞争的优势。

石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需要积极研究和谋划,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系统布局,争取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为产业低碳转型打开通道,创造新的增长点。因此,李寿生认为“双碳”将促进石油化工行业与各行业的耦合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中国工业生产一定会打破以生产技术和工艺为标志的相互隔离状态,探索出一条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纽带,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耦合发展新模式。

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

中国石化加快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赵东指出,近年来,中国石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扎实开展“碧水蓝天”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连续12年获“中国低碳榜样”称号。

全力削减碳排放总量。中国石化坚持把碳排放总量作为硬杠杠,“十三五”至今,公司累计节能55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443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640万吨,实现甲烷回收22亿方。同时,公司积极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业务。

全力加强绿色能源供给。中国石化坚持把新能源业务摆在突出位置,在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批初步成果。

全力优化企业能源结构。中国石化将加快推进炼化业务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挖掘装置优化潜力,提升装置能效水平。

全力攻坚绿色低碳技术。中国石化将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力争在前沿技术领域实现更多突破,为公司绿色发展赋能助力。

全力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国石化积极参与全国和地方碳市场交易,探索建立碳交易集中管理机制,发展绿色金融。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李创军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减少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步实现能源自足;是践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承诺的主导力量,要实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可再生能源是主力军,同时也是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拉动有效投资,稳经济增长、扩就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创军说,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持续扩大、发电量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完备、规模经济性提升、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也日益完善。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坚持六个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发电利用与非电利用并举,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三峡能源董事长王武斌:

推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王武斌表示,截至2021年底,三峡能源投产规模超过了一个三峡工程,累计发电超过1500亿度,相当于节省标准煤40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

在大规模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三峡能源也在进一步策划实施风光火储联合高效先进绿色清洁的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坚决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开发、高比例送出、高效率消纳,同时在三峡集团开展了源网荷储、储井蓄能、多绿储能、光热发电、绿电制氢等新业态的先进示范,实施大规模的压缩空气储能,多场景、规模化电解水制氢,钠离子储能电池等新技术的前瞻探索,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绿色动能。

王武斌介绍,三峡能源坚定不移地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实现规模、管理、技术、标准、人才、品牌的六大引领,截至去年年底,已经投产了国内的海上风电457万千瓦,在广东、福建、江苏建成了5个百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基地,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与此同时,三峡能源积极推进海上风电相关核心设备的制造与国产化。目前已经实现了主要电器设备的国产化、机组的大型化,同时三峡能源联动全产业链发展,在设计、制造、装备、运维等板块积极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全力促进中国海上风电平价化、高质量快速发展。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震:

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四个必然”

王震认为,目前能源行业发展呈现“四个必然”:能源基础设施必然加速升级、传统能源必然高质量发展、能源技术体系必然加快创新、新一轮材料革命必然提速。在新能源行业,一些稀有材料、关键矿产资源将供不应求。

王震介绍,中国海油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面提出了三大工程、一个行动。第一个工程就是油气增储上产的攻坚工程,第二个是科技创新的强基工程,第三个是绿色转型的跨越工程。中国海油希望通过努力,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探索CCUS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军。

目前,中国海油提出,“十四五”期间,整个公司的碳排放强度下降10%~18%,力争2028年实现碳排放的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海油新能源、新业态的资本性支出比例在“十四五”期间达到5%~10%;“十五”期间达到10%~50%。到2050年,中国海油国内能源产品里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将超过50%。

王震表示,中国海油明确了碳中和路径的三个阶段,即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40年前实现清洁能源占比50%,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

绿电+绿氢助力实现碳中和

李振国表示,能源发展的形势会逐步从碳基能源转向硅基能源,进而转向氢能源。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和经济性已经不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当前的焦点是如何保障能源系统稳定与平衡。李振国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阶段是利用非物理性的政策机制调节,运用包括引进市场化的电价机制、形成需求侧响应,实现对新能源的高比例消纳。

第二阶段需要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和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的升级改造。目前,最成熟、最经济的抽水蓄能可以为电化学储能的规模化应用及成本降低让渡出10~15年的时间。此后,风光成本降低和电化学储能经济性的提升,让电化学储能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基本构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李振国指出,解决未来能源系统平衡问题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引进氢能,实现深度脱碳。除了燃料电池,能源化工、钢铁冶炼和日常生活都是未来氢能重要的应用场景。随着氢成本的快速下降、碳价格的提高,氢能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隆基除了不断地提高光伏转换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也在尽可能地实现绿色化。李振国表示,隆基将在明年建立起大规模电解水制氢设备的装备能力,同时在光伏间歇式绿电制氢方面进行更多研究。

李振国对绿氢发展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国家能够制定绿氢行业标准,鼓励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二是制定绿氢的价格政策,给予绿氢适当的补贴激励,继续深化完善碳交易市场。三是建立国家级大型绿氢领跑者示范基地,鼓励推广先进的产品技术,打通产业链,实现制储输用一体化的示范。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

储能支撑未来光伏和风电的发展

高纪凡表示,在过去的25年里,天合光能在新能源低碳发展方面持续努力,全力以赴推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未来碳中和的核心是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生态系统。高纪凡说,要实现这一目标,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二是储能技术要加速发展,弥补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三是能源数字化;四是发展特高压。这四个方面共同努力,可以支撑整个未来的新型电力体系。

高纪凡指出,光伏发电的关键核心就是提升效率。随着效率的持续提升,光伏发电成本将会持续下降。整个光伏行业“四高一低”(超高功率组件、高功率电池、高可靠性、高发电量,降低发电成本)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增长。

目前,天合光能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宁德时代联合发起了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目标是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的创新标准和行业规范等内容的提升。高纪凡表示,储能支撑了未来光伏和风电的发展。天合光能的目标是2030年能够达成“风光+储能”成为像火电、水电一样低成本、稳定可调的体系,支撑未来的新型电力体系的建立,以及碳中和的发展。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昊天:

中国是碳中和的全球领先者

柏昊天认为,如何在能源供给、经济发展、碳中和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制定多种解决方案。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碳中和措施,例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在碳中和方面,中国是毫无疑问的全球领先者。

柏昊天称,公司正在积极致力于氢气等新能源的开发。未来氢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因此公司将专注于低碳氢气生产和供应链的投资,有效地促进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能源转型。

对于实现碳中和路径,柏昊天提出了若干建议:首先是要注重能源效率的提升,不仅要发展绿色建筑,还要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其次,要积极吸取成功经验,把经过实践的技术应用到能源体系的改造当中去,例如,特高压技术、储能技术、氢能及生物质能技术。最后,要对去碳行为进行充分的激励。例如,要进一步发展碳交易、发展CCS技术等。

关键字:   碳中和 经济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