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北车合并两周内或有定论:北车将作退市处理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4-12-12 11:44:27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南北车合并两周内或有定论:北车将作退市处理

南北车合并两周内或有定论

⊙记者 王文嫣 ○编辑 谷子

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备受瞩目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下称“南北车”)合并方案或在未来两周内获批,目前主推的方案仍是中国南车增发收购中国北车资产,中国北车将作退市处理,合并完成后公司更名。

未来人事安排充满悬念

在这场整合背后更为实质的部分是南北车两家集团公司的整合,将涉及重大的人事调整。据悉,两家公司整合后,旗下各子公司仍将各就其位,在天然垄断下加剧市场竞争,以此提高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实力。

此前,有消息称南北车合并方案第一稿已完成并上报国务院。中国南车将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吸收合并中国北车资产,而北车将作退市处理。合并完成后,公司将更名,初定为“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不能确定最终公司是否更名为中车集团,但目前的主导方案确实是按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资产的方向考虑的。”一位接近南北车合并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相关方案将在近两周就有定论。

据介绍,除了南北车上市平台的吸收合并,此次整合更加实质的部分是南北车集团层面的整合,包括人事等。

“一般来说,一家央企的领导班子成员是9人。现在两家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共计17人,整合后可能将面临重大的调整。”这位人士说,中国北车董事长崔殿国今年已满60周岁,而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明年也将迎来60周岁生日。在此关口进行合并重组,或令未来人事安排充满悬念。

子公司短期不会同类合并

据了解,未来无论人事变动多大,南北车整合以后,原两家旗下各家子公司的变化不会很大,应该不会立刻出现同类合并。

“因为南北车合并后,在国内市场相当于形成了天然垄断。对于整个集团公司而言,旗下哪家公司盈利都一样。”一位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人士分析称。

近两年,国内高速动车组中标结果总是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各占一半。从具体中标主体来看,分别是中国北车旗下的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公司以及中国南车旗下的四方股份(19.91, 0.00, 0.00%)有限公司。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包揽国内50%的高速动车组订单。

整合后,关于高速动车组这个大蛋糕,三家企业重新划分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四方股份公司部分生产能力有望空出来,将更有精力去开拓海外市场。

分析人士称,整合后真正面临惨烈竞争的将是生产货车、机车的子公司。据称,中国南车旗下有4家子公司生产货车、机车,中国北车旗下则多达6家,国内还不乏其他有竞争力的生产企业。此次整合将深刻影响货车、机车市场的格局。

“如果南北车顺利合并了,对于地铁车辆市场是一件好事。”中国北车一名人士评论称,近几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为了抢占市场,与地方政府谈判中,均存在以投资换取市场份额的做法。未来南北车合并后,地铁车辆整体利润有望提高。

整合出海或面临垄断质疑

谈及南北车整合的真正原因,接近整合的知情人士表示,南北车互相压价竞争或是一个导火索,但绝非主要原因。有关方面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此次整合,进一步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并希望高速动车组这样的高端制造产生辐射效应,带动我国电子、电气、材料、机械核心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对南北车合并,也有人士非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姚志勇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北车合并将回归垄断,并有可能遭到国外政府和企业的反垄断诉讼。

有关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未否定这样的观点。

据透露,目前两家公司大约有65%的配件由长三角一带的民营企业提供。未来南北车整合后,将拥有更多资源和人员,极有可能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届时或将影响中小供应商的利益。而这种扩张,也将给南北车合并的效果打上问号。

至于海外竞标方面,当事企业的看法相对乐观,认为合并后整个集团公司旗下有更多子公司参加同一个项目的投标,将提高中标几率,而且中标价格也有望比目前高。

关键字:   北车退市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