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顾国彪院士:新型城镇化能源系统不走老路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4-12-19 09:32:13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新型城镇化的能源系统绝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应将风电、电动车、光伏联合起来,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管理,才能建成真正的智慧城市。

文・顾国彪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的汽车效率曲线显示,汽车一二档的效率,一般在15%以下,到四档才能达到25%~30%。所以传统燃油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效率尚可,但是在城市工况条件下,环境污染问题就会很突出。也正是基于此,世界各国都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并纷纷出台了宏大的目标。

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不等于新能源汽车,需要视其适用的能源类型而定。如果能将天然气、生物质制油、太阳能、风能、氢燃料等新能源用作汽车动力源(600405,股吧),方可称为新能源汽车。

以如今风投正劲的美国特斯拉公司为例,其采用的柱状18650钴酸锂电池技术较为成熟,功率高、能量密度大、且一致性较高。问题是安全系数较低,热特性和电特性较差,成本也相对较高。

但由于其核心技术在与电池控制系统,是采用网络控制领域用程序控制成百上千台服务器的模式,引入了分层管理的方法控制这些“活跃的圆柱体”。在每个电池片、电池砖和电池组中设计了监控单元和保险,一旦电流过大或电池过热时立刻断开输出。凭借这些核心技术,特斯拉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当下,电池研发的瓶颈制约了电动汽车的速度与方向,高效的电机及系统仍是核心技术,超级电容及安全型锂电池或其他高能源密度型电池是核心,发展纯电动汽车应与充电站、供电网联合发展并尽可能利用新能源。

但电动汽车的电池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从产业的规律来看,电子产品一般两、三年就要升级换代,机电产品基本是二三十年进行换代,化学产品则需要两三百年才可能完成。新一代的化学电池从被发现,到真正要用到电动汽车上,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从研发角度而言,各类型的产业链相关企业应该摒弃“小农经济的思想”,组成产业联盟,好好研究未来发展思路和路径,将电网公司供、电池厂、电动汽车等组合起来,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

当前现实可行的策略是,在电池未完美解决前,合理发展高档电油混合车型,需要选择高效电动机、高效燃油发动机及高效发电机,以及合适的电池联合成一个高效的混合系统。经测算,这样的匹配总效率可达:0.95x0.95x0.95x0.37=0.3左右,比城市小汽车效率0.1要减少油耗三分之二左右,两套变流器的效率若再提高则效果更好。

由此看来,电动汽车要成为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储能系统、新能源系统、智能电网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我一直建议成立跨产业联盟实现共创共赢,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比如进行碳减排量交易方式促进发展等。此外,电动汽车的发展还应要纳入整个能源系统,并结合当下新型城镇化的时代特征进行推动。

城镇化能源系统:新型+智慧

对于当前陷入困境的新能源发展,同样需要结合新型城镇化进行综合规划和考量。

目前,新能源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亟待解决,比如:各种新能源发电方式的间歇性、波动性该怎么办?新能源资源聚集区与负荷中心距离远怎么办?新能源聚集地区的电网薄弱怎么解决?等等。对于电网发展,有两大方向,一个是利用特高压电网,将资源富集区的能源输送至负荷中心。另一个就是发展先进适用的储能技术,建成一个真正的智能电网,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具体而言,风电的挑战就在于,风能很丰富,需要研究这样的能量怎么储存起来,或者是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如何使用等问题。通过长走廊组合成一个风电群,和大电网络联合,是必须要好好研究的课题;对于太阳能而言,我的观点是,光伏并非发电,只能称为电池,因为它是一个储能手段,需要依赖储能技术的发展,同时需要通过电网现代化,并结合我们的国情去发展。

面向未来,建设真正的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绝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从宏观架构应该包括双向智能电网、新的燃料、储能选型等要素;从产业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的能源系统应该将风电、电动车、光伏联合起来,通过超级计算机来进行管理,从而把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融为―体,进而解决电网昼夜峰谷差问题和不稳定的新能源接入问题,最终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电力生产和消费体系。

建设智慧城市以及新型城镇化能源系统的关键是政策、创新机制建设问题。核心的政策和机制应该包括3个层面:政策层面需建立风(光)、储、车、电产业联盟,以克服体制性障碍;产业层面应建立产、学、研、用实质性的结合,达成互利共赢体;科研层面要建立新的人才、成果评价及奖励机制等。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键字:   新型城镇化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