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尹锡勋为节约能源奉献一生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5-03-25 18:55:56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节能专家尹锡勋,嵊州市甘霖镇尹家村人,1924年1月出生。原国家计委教授级、高级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尹锡勋1940年毕业于嵊县中学初中,1943年秋毕业于宁波中学高中。在嵊中、宁中学习时,尹锡勋均是吕灿仁(天津大学教授)的同学,宁中毕业后,一同考入素负盛名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机械系,两人都来自农村,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尤其在大学四年里,同班同系生活在一起,关系情同手足,互相切磋琢磨,学习进步很快,都成绩优良。1947年大学毕业后,又一起到天津塘沽新港工程局机机械厂工作一年多,随后就分道扬镳,吕灿仁回母校一直从事热能动力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热能开发与利用,尹锡勋终身为能源合理利用和发掘节能潜力而努力。笔者是两位的宁中同班同学,尹锡勋在去年6月给笔者来信中写道:“灿仁和我经常有联系,京津两地近,又加我们10年同学,……我和他经常在一起,受益非浅。”他们俩,一个“开源”,一个“节流”,已在同学、同事、同乡中,传为佳话。

  从事钢铁厂能源供应设计工作30年(1950-1980)

  1950年至1952年,尹锡勋在太原钢铁公司设计处工作,任技术员、机械组副组长,负责二洗煤、二焦化车间的机械设计,后又参加该工段施工及投产,初出茅庐,成绩显著。

  1953年开始,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为配合建设需要,学习苏联经验,钢铁局升级为冶金工业部,设计处升级为冶金部黑色冶金设计院(苏联把“钢铁”称为“黑色冶金”),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文化大革命初,改名为冶金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从1952-1980年,虽然单位几易其名,尹锡勋一直在钢铁设计院燃气科工作,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专业组长、燃气专业负责人等,从事钢铁厂能源供应设计工作。

  从与尹锡勋交谈和中,笔者了解到钢铁厂生产需要大量能源,大体说,冶炼每一吨钢,需要2-3吨煤的能量。钢铁厂设计时,必须满足生产设备能源的需求,还须利用好能源,这就是尹锡勋从事钢铁厂能源供应设计工作的任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我国天然气和油都很少,只好在厂内建设大型煤气发生站来解决这个难题。那段时间,尹锡勋的时间和精力,多花在设计和建设煤气站上。

  从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国家就十分重视钢铁工业建设,提出了国家建设“以钢为纲”口号,钢铁设计院的任务很重。1953-1956年底的三年多里,尹锡勋参加大冶特殊钢厂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施工图的设计的全过程。具体负责该厂煤气发生站主体煤气炉房设计工作。大冶的煤气站是装有24台3米直径大型煤气炉,是当时国内最大,具有生产冷、热两种煤气较为复杂的煤气发生站。1957年全部设计完成,1960年顺利投产。

  1957-1959年,他负责完成太钢初轧的热煤气站、陕西兴平514厂煤气站的脱硫车间的设计,这两个小型煤气站很快就投入生产。58、59年设计院成立西安设计组,他出差西安,完成西安钢厂和西安冶金机械厂能源供应的初步设计,风尘仆仆,为建设大西北作贡献。
  1960年上半年,他受北京市节煤办公室聘请为煤气化技术指导。从理论上讲,将煤炭制造成煤气来燃烧,比直接烧煤的热利用效率要高得多,一般地说,直接烧煤的热利用率是15-20%,而用煤制造成煤气后来烧,可达到60-70%。在三年“大跃进”里,北京市为了节约煤炭,开展“煤气化运动”。他作为技术指导,在城里的小企业间,东奔西走,干了三个月。七月份,参加冶金部保钢工作组,到安徽“保钢”,至61年初才回京。

  1961-1963年,燃气科成立了技术组,他任专业组长,他组织并参与几十套燃气专业单体设备的通用施工图,编著了“煤气发生站通用设计手册”,在设计院内印发。他还学习和研究了国内外煤气发生炉,写出《煤气发生炉的选择》论文,在1963年,北京市化工学会年会上发表。

  1964年初,北京钢铁设计院决定下放一批技术干部,结合专业到工厂锻炼一年。他下放到太原钢铁公司炼钢厂煤气站当煤气炉工,和工人一样,日夜三班倒,参加了上煤、出灰、打钎等体力劳动,与工人打成一片,学习工人优秀品德和煤气生产操作经验,增强了体质,增加对煤气站生产的切身体会。他高兴地说:“实践出真知嘛!”。

  1965年初,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基本结束,他回到设计院后接受了为太原钢铁公司设计大型的中心煤气站的任务。从65年到66年6月间,他负责煤气发生炉房设计,由于他在调查研究后,根据用当地难以煤气化的阳泉煤的实际条件,选用了美国的W-G煤气发生炉型,投产后,事实证明采用这种炉型,比传统的选用苏联凸型煤气炉,气化指标高、操作容易。受到生产单位、工人师傅及同行们好评。

  1966年6月到1968年11月,尹锡勋参加了溶渣池粉煤气化炉技术试验工作,在二年多时间,进行试验30多次,获得粉煤气化的知识和技术。正在这时候,全国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机关干部下放五七干校,粉煤气化试验被迫停止。 

  1969年11月-1971年10月,他下放到河南舞阳钢铁设计院五七干校农场,参加农业劳动。他种过田,养过鸡、鸭,当过食堂采购,下放当了2年农民。也就是这两年,他脱离了能源工作。

  1971年10月,他从五七干校回北京院里,到1979年底,他的主要是参加舞阳钢铁公司的设计和施工服务工作。在71-79年里,除舞钢燃气设计外,舞钢的主要产品特厚钢板,是军工需求的产品,要求这种钢板最大厚度到15公分、宽度4.2米的特殊钢质的钢板,它是制造坦克和军舰所用的。他担任了舞钢燃气设计专业负责人,完成能源供应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和施工图的全套设计。79年厚板厂投产时,他主动当好厂长技术参谋,培训燃油设施操作工人,指导燃油系统顺利投产,被由冶金部组织的工程指挥部,评为立功受奖人员,在庆功会上戴了大红花。还负责审核援助越南太原钢铁厂的煤气站的设计,负责援助阿尔巴尼亚钢铁厂燃气管线设计,以及本钢、太钢、邯钢等部份燃气设计。1977年,还参加冶金部组织的《冶金部煤气安全规程》制定工作,该规程于1979年由冶金部公布执行。

  1980年初,他编制了《煤气管道设计暂行规定》,设计院院内执行。撰写《我国钢铁厂的能耗现况和节能问题》,1980年5月,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在上海召开的学会中发表,后被收集在198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厂节能专辑》一书中。在1978、1979、1980连续三年,他被设计院评为院先进生产者。

  1980年8月,由冶金部指派,借调他到国家能源委员会节能局工作,时年56岁,在太钢和钢铁设计院,共从事能源供应设计工作30年。

  从事节能管理和政策制订工作10年(1980-1989年)

  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国民经济发展很快,马上出现能源短缺的困难,城市拉闸限电,工厂缺煤少电,有的工厂只能停三开四(一周内,生产四天,停产三天),给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为增加能源供应、用好能源,1980年初,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家制定“能源开发与节能并重,近期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政策,国家对节能十分重视,在能源委员会里设立节能局。

  1980年8月到1982年5月,尹锡勋借调到国家能委节能局工作,主要是制定节能政策和节能培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调研后,参加为国务院起草的节能指令一至五号工作;参加国家计委、经委、能委组成的节能政策制订组,制定《对工矿企业和城市节约能源的若干具体要求》的法规,1981年5月发布这个法规。在1986年国务院发布《节约能源管理条例》以前,这法规是节能的主要法规,通称“节能58条”。1981年,在节能局为了培训节能干部,由他组织编制了《节能与管理试用教材》,共13讲,30万字,发至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省、市计经委。

  1982年初,能委组织“中国能源代表团”,赴日本考查,尹锡勋是团员之一,在日本15天,考察了日本政府和民间的节能机构和10多个企业,甚感日本节能管理水平和节能技术之高,回国后向《节能》杂志写了两篇报导。

  1982年,国务院机构作了大调整,成立大经委,将能委并入经委。1982年5月,尹锡勋由钢铁设计院调到国家经济委员会能源局节能计划处,工作任务也有变更,主要是管理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当时,国家对节能技术改造很重视,当年国家拨款15亿元,由计划处编制计划。每年由国务院各部门和省市经委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经审查批准,并决定国家拨款数额。尹锡勋说:“记得83 年,我们批准了浙江省计经委报来嵊县水泥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国家还拨款补助哩。”82年7月至9月,他参加国家节能技术改造“六五”计划的编制,节能技术改造是很有成效的,后来总结“六五”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共安排了12000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为国家节能达2000多万吨标准煤。

  1982年5月到87年5月,他一直在经委搞节能技术改造工作,但各个时期,工作重点有异。82、83年重点在安排节能技术改造工作。84年强调引进国外技术,经委把引进技术项目立为专项,节能部份由他负责管理。他负责编制了《引进节能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规划》,安排每年计划,至87年共安排引进国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91项,投资额4.8亿元,花外汇9240万美元,对提高我国节能技术起到一定作用。在制定节能技术改造政策方面,1983年他负责起草《节能更新改造措施项目管理办法》法规;1984年编制《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审查指南》,规范节能技术改造工作。为了制定好政策,他先后提出多个课题,委托学会或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他组织和参加的有:《全国工业炉窑耗能情况调查》、《耐火、隔热材料现状及节能方面开发方向》、《全国工业炉窑燃烧装置调查》、《全国工业炉窑余热利用调查》、《全国工业炉窑微电子技术应用调查》、《煤气发生炉技术改造调查研究》6项调查研究,其中1、5二项调研,获机电部科技三等奖。

  为了解和学习国外的节能先进经验,1984年10月,曾随轻工部组织的《重铅玻璃技术考察团》,去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考察节能政策和玻璃、陶瓷行业的节能技术。1986年1月,曾随冶金部组织的《钢铁厂能源模型考察团》(能源模型是能源管理的高级自动化技术),考察了美国七个大型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技术。80年代,三次出国考察,他了解到国际上先进的节能管理经验和节能技术,获益非浅。

  1987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计、经委合并成立新的国家计委,他到计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工作,主要工作是节能政策的研究。1988年7月,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余热回收和利用学术会议》,会议规模很大,规格较高,国家计委副主任李人俊、有关部门局长参加了会议,著名热能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王补宣、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蔡睿贤、天津大学教授吕灿仁等也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论文,尹锡勋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工业余热利用现况及发展方向》的论文。会后以蔡睿贤院士和他任主编,编印了《余热回收利用-余热回收和利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一书。

  从1979开始,因我国经济发展加速,能源供应紧张,尤其是油,国务院制定压缩用油政策,1987年,国务院成立“以煤代油办公室”,设在计委。1988年,他被煤代油办聘请去研究以煤制煤气的课题。参加了两段煤气发生炉考察组到上海、郑州、洛阳、淄博进行考察,并撰写了《我国两段煤气发生炉的现况及展望》论文。1990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在山东淄博召开《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他在会上发表这篇论文,并以首篇载入论文集中,后又被转载在1990年第4期《工业煤气》杂志中。后来国内相继自行研制出四种两段煤气发生炉,有山西忻州玻璃厂、上海矽钢片厂、天津耐火材料厂、葫芦岛锌厂,他都参加四厂召开的两段煤气炉试制鉴定会,都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煤代油办”时,他还对粉煤气化作了研究,收集国内外13种粉煤气化方法,进行研究比较,提出认为我国可行的方案,撰写了《应用粉煤制备燃料煤气方法探讨》的论文,在1989年全国煤气情报网在九江召开第四届学术会议上发表,并在1990年第5期《动力工程》杂志上刊出。粉煤气化技术,难度很大,国内至今尚未解决,国际上也无成熟技术。

  1988年4月,他被聘任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通称教授级高工),1989年底退休,时年65岁。

  退而不休、余热生辉继续为节约能源努力(1990-)

  1987年国家成立中国投资公司,其下设有节能投资公司,管理原来由国家计委管理的节能资金,向全国节能项目投资。1990-1991年,尹锡勋受节能投资公司返聘,从事节能项目投资优选及技术开发工作。他经过调查研究,选取了上钢五厂、重庆特钢、太钢、葫芦岛锌厂、韶关冶炼厂等厂的16个节能项目,由公司审批立项。他足迹遍及上述各厂,为研究与开发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生产优质煤气,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而作出贡献。

  在领导支持下,他组织清华大学研究和开发“煤气、热、电三联产技术”,由清华大学热能系沈幼庭教授负责,提出方案,节能投资公司领导审查认为;这个方案是能源热利用效率高,技术可行,制备简单,污染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方案。乃成为科委立项的科技攻关课题,拨款在清华大学建了小型试验装置,于91年开始试验。后来节能投资公司又组织电力部水电经济研究所和济南锅炉厂,在济南锅炉厂作小型试验。两个小型试验,都在92年在他参与下通过了技术鉴定和验收。2001年11月,这个试验在内蒙赤峰市富龙热力有限公司工业试验成功,由国家建设部主持下作了鉴定,他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受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返聘,主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起草工作,并聘任为起草组委员和起草办公室成员,他作为节能专家参加起草外,还兼办公室的秘书。发文起草分发、档案管理、10多期节能法起草简报起草、会议筹办都有由他办理。93年7月,《节能法》草稿送国务院审批,95年4月,国务院将《节能法》草案送人大常委会审批,97年11月,第八届人大第28次常委会审查通过,制定《节能法》共经历七年,除到国内外进行调研未参加外,他全都参加。97年11月1日,江泽民主席发布第90号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全国正式实施。97年11-12月,他具体组织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释义》。

  尹锡勋还能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高级会员。79年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下属的动力工程学会成立工厂动力专委会,他曾任该学会的理事、专委会副主任。82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成立工厂动力与节能学会,他任副秘书长。90年,国家计委资源司委托动力与节能学会完成《我国主要耗能工业余热利用政策研究》的课题,学会要他负责调研。他组织6位专家成立了课题组,每人负责各自行业调研,并写出报告,他负责钢铁和有色冶金两个行业并起草课题研究综合报告,经过专家审查、课题组讨论、学会大会审查,于1992年8月完成全部课题任务。国家计委资源司于92年9月,组成以清华大学王补宣教授为主任委员的13人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委会肯定了本研究报告,评审意见为;“研究报告以大量翔实材料,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提出的余热利用措施建议,符合国情,措施具体。因此,可作为有关部门制定余热利用政策的重要依据。”1984年5月,本课题在中国科协第二届优秀建议奖中,获得一等奖。

  他退休后,先后又接受了中国科协工程联合会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及中国节能协会聘请,任节能咨询专家,还任科协节能专委会的委员。十多年来,他撰写论文20多篇;负责完成8 项节能调研课题;参加编著书籍10本。他参加编著的书主要有《能源百科全书》中节能篇、《机械工程手册》第三卷第十篇、《实用节能机电手册》中工厂动力篇、《提高我国能源效率战略研究》和“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节能科技成果选编》等。

  尹锡勋的一生奉献节能事业,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事迹已编入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辞典》。

  他已经八十岁了,但退而不休,壮心未已,去年6月,他在给笔者信中写道:“去年我又应邀参加编著《中国节能大事记》和《国外提高能源效率政策和实践》两本书,并已正式出版,今年也应聘干点事,反正只要身体允许,我想多干点业事,如此而已。”

  尹锡勋思想进步,1950年就要求入党,以后也提过几次申请,但都因“海外关系”没有批准,但他坚持申请,到84年才如愿以偿,在宣誓大会上,他代表新入党党员感慨发言。从1989年退休后,十二年历任计委老干部第20支部书记,定期过组织生活,还吸收了两名退休的老干部入党。

  尹锡勋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80年代曾应聘为县计委下设县经济建设研究中心顾问,为家乡建设提出一些意见,也尽力帮助县协作办在京办理某些工作。积极参加嵊州市图书馆两次举办的嵊州人氏著作展览会。他历任北京嵊州同乡联谊会理事,其夫人钱秋琴(嵊州长乐人,首钢劳资处退休)也是理事,并任副秘书长。嵊州市搞招商引资、嵊州市越剧团演出等等活动,他俩都踊跃参加。并与吕灿仁教授一起多次回乡参观访问。

关键字:   尹锡勋 节约能源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