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钢铁业将迎最难过五年严寒期 转型迫在眉睫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4-02 07:24:56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近期,在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举行的“2015年钢铁规划论坛”上,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表示,“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钢铁行业最难过的五年,而在此期间,民营钢企两极分化格局将基本形成”。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有500多家钢企,其中民营钢企达到400多家,而在钢材产量上来看,国有民营各占一半。据赵喜子介绍,“400多家民营钢企中,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有7家,而产能100万吨以下的近200多家”。

  赵喜子同时表示,未来生存最困难的就是这些产能100万吨以下的小钢企。“这些小钢企综合实力较弱,转型或者升级的难度大,合规审查难以通过。另外,由于资产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导致环保欠账多,这些钢企在5年之内将会出局”。赵喜子向记者表示。

  众所周知,国内众多钢企都在生存线上挣扎,而民营钢企的日子更加“水深火热”,赵喜子向记者表示:“2012年以前,民营钢企觉得行业的寒冬只是周期性的,钢企咬咬牙,挺两年就过去了,没想到都四年了寒冬仍在持续,而且有越来越冷的趋势,钢企这时候方才发觉,行业萎靡并非周期性的,而是规律性使然。”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和产钢大国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出,人均产钢600公斤便开始进入峰值平台。5年左右之后开始大幅下降至500公斤左右,开始进入严重过剩阶段。

  “按照这个规律,我国人均产钢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600公斤,这样算来,进入峰值平台期已经两年,如果按照峰值平台期5年左右来计算,那么在 2018年按照人均500公斤钢材,可以推算那时钢产量将下降到6.5亿吨至7亿吨之间,这意味着我国8亿多吨的钢铁产量还要缩减1.5亿吨左右”。赵喜子表示。

  因此,在其看来,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年以后,将是中国钢铁最难过的时期。

  在这样的行业前景之下,钢企转型已经不再是随口说说,而是迫在眉睫,而在赵喜子看来,目前民营钢企在企业转型问题上实行的较为成功,据对90家民营钢企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吨钢利润分别为100元、56元、68元。“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民营钢企的利润水平还是高于同期行业平均值的”。赵喜子表示。

  而民营钢企的在应对行业寒冬上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颇具有针对性的,民营钢企通过强化市场反应机制,充分运用网络手段,瞄准客户,坚持多品种小批次的销售策略。“市场不需求的,长期亏损的钢材产品,宁可停产也不生产,这就是民营钢企老板的天性”。赵喜子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钢企普遍面临生存危机之时,钢铁电商的出现让民营钢企遇到了难得的好战友,找钢网联合创始人王常辉在会上表示,“在如今的找钢网平台上,每天有万余家有库存的客户发布现货信息,约两万个买家群体经常使用找钢网平台搜寻现货或委托找钢网找货。找钢网已与全国70多家钢厂展开合作,在全国成立超过20家分公司,正在形成覆盖全中国的钢材分销网络”。

  而在谈及钢铁电商的优势时,王常辉向记者表示,“以找钢网为例,我们会通过对应钢铁产业链不同上下游,从产品角度提升整个钢铁行业的流通效率”。

关键字:   钢铁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