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十二五”合肥已投56亿推广清洁能源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合肥在线   发布时间:2015-09-01 13:01:07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这些清洁能源在我市推广情况怎么样?能否充当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推广利用中还有哪些实际问题?8月28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清洁能源利用和推广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无论是现场询问者抛出的高质量专业问题,还是“局长”们巧妙而有说服力的作答,都体现出专题询问的严谨、专业、高效。

      “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汽车是现代人的重要交通工具,不可能弃而不用。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市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发展和推广使用方面情况如何?”围绕新能源汽车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方振提出这么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

      市科技局局长朱策则给出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6万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成率全国第一。朱策说,自2009年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双试点”城市以来,合肥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量名列全国前茅,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轿车领域推广总量排名全国试点城市第一。目前,全市共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近50家,新能源乘用车产能达10万辆,新能源客车年产能达7000辆,动力电池年产能达4.4亿安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120亿元。

      朱策说,由于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在运转时不需要汽油等传统能源,所以真正意义上实现“零排放”,每年可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和碳氢化物等排放,产生积极的环境效益。

      生物质能、风能都是优良的可再生能源。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李茂凯则提出了一个关于全市生物质能、风能推广应用情况的问题。

      市发改委副主任万长青回答说,在生物质能推广领域,我市各类生物质能以直燃发电、沼气发电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为主,各类生物质能利用总量可折合标准煤约40.8万吨;在风力发电领域,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市建成远景巢湖观湖一期、二期项目,总装机规模9.9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92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约6.5万吨。

      可以说,生物质能、风能都是低碳清洁能源,可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是我市除光伏发电以外,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领域。”

      清洁能源推广利用离不开政策支持,而“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对于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工委主任戴中保问起了清洁能源推广利用的扶持政策问题。市财政局局长吴利林通篇用数字说话:“市财政设立光伏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光伏发电运营、光伏生产企业以及光伏下乡。预算累计已安排1.27亿元,已兑现8763万元”;“支持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电动客车最高补贴60万元,乘用车最高补贴9万元”……吴利林表示,“十二五”以来,全市清洁能源利用推广方面的直接投入已达56亿元,其中市本级29.7亿元。

关键字:   清洁能源 推广 十二五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