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污染预警是一次大练兵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5-12-14 15:26:50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进入冬季以来,京津冀地区进入雾霾高发期,多个城市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或黄色预警。12月6日起的这次雾霾天气,包括北京市在内的数个城市甚至开始发布红色预警,实施最严格的应急措施应对雾霾天气。

    空气重污染预警条件下,环保部门全力投入到应急响应工作之中。虽然工作压力和强度超乎寻常,但静心思考,笔者认为,应急工作对环保工作的开展益处多多。

    首先,推动地方政府更加充分履职。不能回避的是,目前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渴求和社会稳定需要,对一些重污染行业的淘汰还是持一种暧昧的态度,环保部门也没有更好的对策。面对区域性的大气污染趋重的趋势,如果不在区域内实施统一的应对措施,空气质量改善只能是奢望。而在空气重污染预警条件下,社会高度关注,让地方政府深切感到巨大压力。此时,环保部门再借势跟上,提出针对空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必定会对本地区的重污染行业的退出或者转型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可谓天赐良机,失之可惜。

    第二,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力量。自从国家发布“气十条”以来,地方的各相关部门都已经领到了任务,也明确了任务的时限。但是,很多部门由于本职工作任务重、对环境治理认识不够等因素,承担的任务完成效果不理想。在北京市今年第一次橙色预警发布时,环境保护部督察发现,工地和混凝土企业不停工、渣土车不执行禁行规定等问题较多,这充分说明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而在空气重污染天气预警条件下,地方政府会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履职情况,如果此时地方环保部门借势对相关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将平时积累的问题逐一列出,想必会对工作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第三,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尽管环保部门尽职尽责,但因为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等因素,环保工作仍然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理解。但随着环保部门的充分履职,加之宣传工作的改善,社会上对于环保工作的认识已经开始转变,对环保人的付出表示理解。例如,在本次京津冀地区的重污染天气预警应对工作中,环保人不分昼夜忙碌。经媒体报道,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赞许和认可的声音。这就表明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是有成效的,当然是需要进一步坚持的。因此,重污染天气预警下,环保工作者虽然忙累,但这种时刻的放大效应十分明显,环保系统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邀请媒体参与到应对措施落实过程中,甚至可以邀请社会公众参与其中,既是对工作的监督,也是对工作的宣传,一举多得。

    第四,锻炼了环保队伍。每一次重污染天气的应对都是对环保队伍的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检验。重污染天气预警条件下,社会关注度极高,突发的情况也很多,如果不能准确及时加以应对,很多平时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事实证明,在经过过去几次预警的锻炼之后,环保队伍在应对此类重污染天气工作方面已经日趋从容,各种举措的实施也越来越有针对性。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重污染天气预警应对工作会非常频繁,倘若我们能够进一步加以总结,调整心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必定会从容面对各种挑战,环保队伍也必定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关键字:   一次 预警 污染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