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陆承建“生命禁区”国内最大储能项目已投运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中国节能战略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6-10-15 10:40:29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近日,西藏双湖县13兆瓦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全面投产发电。据了解,该工程由四部分组成:13兆瓦光伏电站、24兆瓦时储能系统、1.5公里输电线路及配网系统。该项目的顺利完工,刷新着多项中国乃至世界纪录――中国规模最大可再生能源局域网项目、中国储能规模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世界海拔最高光伏项目。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深厚的行业应用经验及卓越的品牌影响力赢得客户青睐,负责为标段I的V/F源储能系统提供设备。标段I是此次招标项目三个标段中最大的单体标段,规模为3MW/10.08MWh,共含6套标准箱装箱式储能系统,用于实现系统的调频调压,建立系统基础电网。在该项目中,科陆使用最新一代的储能系统,采用多重保护机制,确保系统安全长寿,实现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高能量密度设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西藏双湖县位于西藏那曲地区西北部,地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地处海拔高达5000米的“生命禁区“,双湖县冬季长达10个月之久,双湖年平均气温只有-5℃,最低气温达-40℃,一年中大风天200多天,气候极其恶劣。高海拔、大风、雨雪天气等恶劣的环境对储能系统的耐候性、可靠性及高效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科陆凭借其丰富的高海拔储能产品应用经验,对储能产品的散热、绝缘及保温性能进行了高标准的设计,确保整个储能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及智能化运行。

长期以来,双湖县因电压不稳,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照明要依靠柴油发电机和酥油灯。尤其在冬季,传统的采煤取暖方式给当地百姓的健康带来诸多不利。 “西藏双湖县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是关乎双湖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由于双湖当地平均一年的无霜期只有短短80天,施工周期非常有限。在现场施工调试期间,面对自然条件恶劣、工期紧、任务重,人员和机器出功率不到内地的一半的种种挑战,科陆人坚持不懈,克服高海拔、严寒、缺氧的恶劣环境种种困难,与业主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并肩战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同时,科陆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客户服务以及对项目高度负责的精神受到业主及当地居民的高度认可。

科陆作为中国储能系统集成的领导者,利用风电、光电、储能互补,通过储能秒级调控,平抑风、光、电的不稳定性,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调度、可控制。科陆专注于提供新能源发电的整体解决方案及自主研发制造储能产品。储能产品覆盖电网级、商用级和户用级等应用领域,可满足发电侧新能源平滑接入,调峰调频;用电侧需求响应,削峰填谷以及后备电源等应用场景。科陆承建中国储能规模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为世界海拔最高县城储存绿色清洁电力,从而有效缓解西藏地区形势严峻的缺电矛盾,极大的改善了当地数千藏族同胞用电、生活品质,为西藏进入“大电网时代”贡献力量。

关键字:   科陆“生命禁区”储能目已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