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路径及案例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 中国金融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2-01-02 14:58:47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每隔数万年左右, 地球就经历一次温暖期与冰河期的循环。 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 已持续约1.5万年。

气候变暖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冰川消融, 海平面升高, 海岸滩涂湿地、 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 海水入侵, 海湾生态环境失衡, 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 雨季延长, 遭受洪水、 风暴影响。 气温升高, 冰雪融化, 小岛消失, 影响人类繁衍, 可能出现大范围传染病或疫情, 给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带来极大的危害。

《巴黎协定》 期望2051年至2100年全球达到碳中和。 二氧化碳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重要因素。 当前, 我国碳排放位居全球前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共同体, 需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060” 庄严承诺, 描绘碳达峰、 碳中和 “图谱”, 写好 “碳中和”大文章。

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民生为己任, 联合部委智库、 科研院所、 政府部门、 央企国企等, 倡议 “碳中和共同宣言”, 共建 “中国碳中和研究院 (产业联盟)”, 依托部委政策及指导, 聚集院士专家、 部委领导、 地方政府、 行业权威等, 创新碳达峰碳中和及碳金融图谱、吹响 “碳中和” 冲锋号。

本书着重从碳达峰碳中和理论、 趋势、 政策、 技术, 以及产业、能源、 交通、 建筑、 生活等结构调整入手, 绘制碳达峰、 碳中和、 零碳城市、 零碳园区、 零碳企业、 零碳个人和碳金融的 “路线图” “场景图” “案例库”, 努力为部委部门、 地方党政机关、 园区企业等提供前瞻、 系统的决策参考及实操指南。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球是脆弱的, 它经常受气候变化、茫茫宇宙中各天体运行冲撞与毁灭性威胁的影响。 人生存需要阳光、淡水、食物及稳定的气候条件。 如果地球大气温度上升过大, 或者骤降, 可能会毁灭人类生存需要的食物链及适宜的温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碳排放等导致的全球气温上升、极地冰雪融化和土壤干旱等已成 为灾害频发的重要威胁。 如何推动全球碳中和减缓地球温度上升的时间, 进而保 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问题。

一、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概念

(一)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2020年9月22日,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 习 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 中国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习近平主席强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 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拿 出抓铁有痕的劲头, 如期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 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二)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概念

碳达峰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 然后经历平 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 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达峰不等于冲高点, 而是尽快进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持续调整。 达峰 后的碳排放一般需要经历一段峰值平台期才能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 (一般指一年) 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 二氧化碳, 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 实现二氧化碳 “净零 排放”。 碳中和指企事业单位在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内一定时间内生产 (通常以年 度为单位)、 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 按照二氧化碳当量计算, 在尽可能自身减排的基础上, 剩余部分排放量被核算边界外相应数量的碳信用、 碳配额或 (和) 新建林业项目等产生的碳汇量完全抵消。 温室气体核算范围包 括: 二氧化碳 (CO2 )、 甲烷 (CH4 )、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合物 ( HF- Cs)、 全氟碳化合物 (PFCs)、 六氟化硫 (SF6 ) 和三氟化氮 (NF3 )。 碳中和涉及 政府行为、 企业行为、 个人行为, 需要全民族的共识和全社会的行动。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人类活动产生的, 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 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包括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 等。

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碳配额是指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 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 可用于交易和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抵扣的指标。 1 个单位碳配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信用是指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认定程序确认减排量化效果后, 由我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签发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碳减排指标。 碳信用的计量单位为碳信用额, 1 个碳信用额相当于 1 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普惠是指个人和企事业单位的自愿温室气体减排行为依据特定的方法可以 获得碳信用的机制。

CCUS 是 “碳捕获、 利用与封存” 的简称, 指运用物理和化学手段, 在化石 燃料燃烧前后, 对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清洗分离、精准捕获, 然后重新利用, 或者压缩成液态, 封存在地下、 海底等, 阻止其直接进入大气层。

二、 气候中性与碳中和关系

(一) 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 为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巴黎协定》 呼吁全球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尽快 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 21 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到 21 世纪 末把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 并努力控制在 1. 5 摄氏度之内, 降低气 候变化给地球造成的生态风险和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目前, 有包括中国在内 约 200 个国家签署 《巴黎协定》。

根据 IPCC 2018 年 《全球升温 1. 5℃ 》 的特别报告, 术语气候中性 (Climate Neutrality) 和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的定义与净零 CO2 排放量 (Net - zero CO2 emissions ) 一致: 当一定时期内通过人为二氧化碳移除使得全球人为二氧化 碳排放量达到平衡时, 可实现净零二氧化碳 (CO2 ) 排放。 2021 年 8 月 9 日, 联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预测, 与工业革命前相比的世界气温上升在 2021―2040 年将达到 1. 5 摄氏度。

近150年以来, 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410ppm ( ppm指百万分之一), 比 150年前高出约45% 。 2020 年, 全球风暴、野火、干旱洪涝等造成的损失高达 2100 亿美元, 比 2019 年的 1600 多亿美元增加 31. 25% 。 专家认为, 水灾和风暴等是全 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主要后果。

(二) 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关系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主要通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来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巴黎协定》4.1条款提出: “要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 峰值, 并加快采取减排, 力争在 21 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 的清除之间的平衡。”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测算, 1. 5 摄氏 度温控目标下全球 2050 年左右要达到碳中和。 我国确立 2060 年碳中和, 将对全 球实现 1. 5 摄氏度温控目标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具有正相关关系, 碳达峰越早, 峰值越低, 对气候 变化的影响越小; 碳中和越早实现, 降低气候温度的能力越大, 越有利于维持全 球较低的温度, 越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

(三) 碳达峰与碳中和关系

从全国来看, 碳达峰是实现碳排放量早日达峰并降低峰值, 碳中和是通过 “负碳” 技术等方式实现净零排放, 两者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的关系。

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 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与阶段性目标。 碳中和是在碳达峰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并实现净零排放。 碳达峰的实现时间和峰值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的实现难度: 面对 “3060” 双碳目标, 碳达峰时间越早, 碳中和 可利用的时间就越多; 碳达峰的峰值越高, 减碳的任务越重, 实现碳中和要求的 技术水平和减碳模式就越高。

碳达峰是中间目标与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 碳中和是最终目的与零碳的衡 量标准。 碳达峰时间与峰值水平应在碳中和愿景约束下结合各地区的产业、 经济 发展速度、 就业保障以及技术水平等科学核算与动态确定。 碳达峰的峰值越低, 减排成本和减排压力越小; 给碳中和留出的时间越多, 减排压力越小, 越有可能 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

三、 地球发烧要降温

(一) 地球发烧

二氧化碳超排导致的温室效应将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 它会使生物 (动植物等) 生存失去足够的水和适宜的温度, 而且会出现地震、 水灾、 海啸等 灾害, 还有可能使史前致命病毒复活, 威胁人类生存。 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北 极冰层融化, 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复发, 全球可能陷入疫病恐慌, 人类生命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地球失去28万亿吨冰, 很大一部分来自北极, 包括格陵兰冰盖。 全球变暖将加剧极地冰盖的融化程度。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 《地 球生命力报告》 研究, 截至 2019 年, 人类生态耗竭率达七成, 人类如果继续以 超出地球资源极限的方式生活, 到 2040 年, 人类 “将需要两个地球满足需求”。 数据表明, 美国人均造成的生态破坏是巴西人均的 13 倍。 美国人均消耗资源是 印度的 35 倍, 美国人均消费商品和服务是中国的 53 倍。 美国人均消费能源相当 于 2 个日本人、 6 个墨西哥人、 13 个中国人、 31 个印度人、 128 个孟加拉国人、 307 个坦桑尼亚人、 370 个埃塞俄比亚人消费能源量。 美国人均每天用水量 159 加 仑①, 而世界一半以上人口每天用水量仅 25 加仑。 美国不到世界总人口的 5% 却 耗费了全球纸张的 1 / 3、 全球石油的 1 / 4、 煤炭的 23% 、 铝的 27% 和铜的 19% 。

(二) 世界各国降温行动

为控制地球发烧, 世界各国应该采取减碳措施, 大力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这是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共同的、有区别的、重要的责任。据统计, 我国 CO2排放量2005年开始超过美国, 成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2019年我国CO2排放量为101. 75亿吨, 约是美国、 印度、 俄罗斯和日本 CO2排放 量之和。 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看, 我国 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有较高 匹配度, 20世纪90年代我国碳排放量平稳增加,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 碳排放 总量逐年增加, 到 2015 年碳排放量趋稳。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 26. 59 万亿元, 占全球比重近 30%。由于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较高, 相应的碳排放总 量也会偏大, 因此,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任务繁重。

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必须进行能源结构优化。 据统计, 发达国家 90%以上的碳排放量来自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 根据国际能源组织 ( IEA) 数据, 全球二 氧化碳排放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电力生产、 交通运输以及钢铁、 水泥等工业部门。 因此, 研究相关产业的能源供给优化是重要的工作任务。 从各国经济发展规律看, 欧美各国经济发展相对成熟, 由于 20 世纪美国和欧盟开始减少制造业, 这 些国家的碳排放进入稳定下降时期。 我国 GDP 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但年人均 GDP 仅 1 万美元, 人均碳排放低于美国, 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仍在增加, 碳排放 尚未达峰。

如何实现碳汇及减碳目标呢? 要推进能源转型, 鼓励推广生物质能、 光伏、 风能和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 大力发展绿氢, 积极控制煤电再建、 油气企业技术升级及战略转型。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 零碳交通、 零碳建筑及低碳零碳生活等绿 色循环化生产生活或交通方式。 要优化石化能源结构, 增加碳汇, 采取减碳、 碳封存等措施, 加快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体系和基础设施的重构, 积极推进减碳技术、地方经济、社会民生乃至政治层面的重大变革。 在农业领域, 鼓励发展沼 气、 光伏等清洁能源, 鼓励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 增加森林碳汇等。

四、 全球的困境与共识

(一) 全球气候变化困境与共识

2015年12月, 《巴黎协定》签署, 其核心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 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 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 5 摄氏度以内。 美国、欧盟、日本等实现碳达峰, 并全面推动碳中和目标, 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新兴经济体碳排放量仍在增加, 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压力很大。

欧盟制定长期低碳发展策略, 2020 年相比 199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 20% , 欧盟 20% 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 能源效率提高 20% ; 到 2030 年使温室 气体排放净减至少 55% ; 到 2050 年实现以欧洲绿色协定为中心, 开展气候变化 行动, 实现碳中和。 德国确定到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芬兰计划到 2029 年弃煤, 2035 年实现碳中和; 丹麦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70% , 2035 年电和热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 2050 年实现碳中和, 100% 可再生能源; 挪威计划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

(二) 我国碳排放的困境

我国确立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美国等发达国家的 1 / 2 甚至 1 / 3, 发达 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 60 年左右, 我国只有 30 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从较高的峰值排放量降到相当低的水平, 难度很大, 需要国家、 地方、 企业和社 会各界采取强有力的碳汇、 碳减排等行动。

当前, 我国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达40 亿吨和7 亿吨左右。 我国能源供应系统、 能源消费产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等, 在未来几十年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 当前中国人均 GDP 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做饭、 采暖、 空调、 汽车、 公共设施等民 生服务需求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新增产能、 民生需求有很大的短板弱项, 需要新 增能源需求,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较大的挑战。

如何合理划分国家部委、 各级政府、 各经济主体等应承担的责任, 逐步构建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激励与责罚相容机制, 降低能源消费总量, 推动非化石 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是国家和各地区、 各城市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五、 各国碳中和的协同

(一) 发达国家碳中和行动

为落实 《巴黎协定》, 各国积极推动碳汇、 减碳等绿色行动, 有效降低了各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提高了清洁能源使用效能, 推动了绿色交通、 绿色建筑以及低碳生活的推广。 各国普遍采取的减碳措施有:

• 持续降低煤炭产能和行业投资。 各国积极优化能源结构, 承诺逐步淘汰燃 煤发电, 主动增加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 全球煤炭产量与行业投资显著降低。 部分银行、 保险机构和投资公司均开始减少或停止煤电项目融资、 保险服务, 逐步收回原有投资。

• 积极推动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投资。 各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及海洋能等, 到2019年末,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34.7%。其中大多数来自太阳能和风能。 全球能源消费逐步由石油向多能源结构转换。

• 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 2020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速 41% , 销量首次 突破 300 万辆, 达到 312. 5 万辆, 市场份额达到 4% 。 而同时期全球汽车销量同比下降 14% 。

• 绿色金融市场快速拓展。 2019 年全球绿色债券规模跃升至 2500 亿美元, 约占发行总债券的 3. 5% 。 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量居全球第一。 多边开发银行、 亚投行等气候融资规模持续扩大。

• 碳定价碳交易政策逐步推广。 碳定价成为抑制和减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 推动清洁投资的关键。 到2019年, 40多个国家和25个地区实施了碳定价, 覆盖全球超过22%的温室气体排放。

2020年3月, 欧盟公布《欧洲气候法》草案规定, 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 排放净额为零 (气候中性)。 欧盟所有机构和成员国都采取必要措施实现上述目标。 草案规定了采取何种措施评估成果, 以及分步实现 2050 年目标的路线图。 2021年7月欧盟宣布碳中和计划。 截至目前, 全球 30 多个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 包括墨西哥、 马尔代夫、 中国、 日本、 韩国等, 占全球 GDP 的 75% , 占全球碳 排放量的 65% 。

欧盟全面推动碳中和试点: 一是积极落实国际气候谈判, 率先提出 2030 年 减排目标; 二是设立欧洲碳交易所, 2005 年欧洲碳交易所开始运行, 对电力和工 业行业碳排放进行交易; 三是实行碳税, 欧盟碳税实现了对重排放行业的覆盖; 四是推行碳边境税, 有效限制碳泄漏, 保护欧盟企业免遭不公平竞争, 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 2021 年以来, 德国围绕氢的研发和应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政府资 助总额超过 87 亿欧元。 2021 年 8 月 10 日, 德国国家氢委员会发布 《德国氢行动 计划 2021―2025》, 为实施国家氢战略提出了包括绿氢获取在内的 80 项措施。

美国碳达峰、碳中和经历了 80 年的调整。 1949 年至 2007 年, 美国能源消耗 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增长, 2007 年为美国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达峰年。 1949 年, 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为 22. 07 亿吨, 此后, 美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 排放数量持续增长, 2007 年, 美国能源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 60. 03 亿吨, 此后逐 渐降低。 2019年为51. 46亿吨, 低于1993 年水平。2020 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 45. 74 亿吨, 比 2019年下降11% 。

美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2019年, 美国水力发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木柴等构成的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炭, 成为石油、 天然气之外的第三大能源, 考虑核能规模, 非化石能源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0% 。 2020 年美国能源消 费中的天然气占比 40% , 可再生能源为 21% , 核电为 19% , 煤炭只占 19% 。

美国碳中和政策日渐清晰。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2017 年 6 月宣布退出 《巴黎 气候协定》。 2020 年 11 月 4 日, 美国退出该协定。 2021 年 1 月 20 日, 拜登宣布 重新加入 《巴黎协定》。 到 2035 年, 美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 到2050年, 美国实现碳中和。 拜登政府计划拿出 2 万亿美元, 投资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2021年8月10 日,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总额约 1 万亿美元的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 为现有联邦公共工程项目提供资金, 5 年内新增约 5500 亿美元用于修建道路、 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 电动车充电站建设、 更新完善 供水系统、 电网和宽带网络等。

日本 《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 2022 年 4 月施行。 日本地方政府有义务设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具体目标。 地方政府为扩大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定鼓励制度。 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力争203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3年度减少 46% , 并朝着减少50%的目标努力。 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 日本政府2020年发布 “绿色增长战略”, 将在海上风力发电、 电动车、 氢能源、 航运业、 航空业、住宅建筑等 14 个重点领域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2020年7月, 苹果公司宣布在全球运营中取得碳中和。 同时公司计划到 2030 年, 在整个业务、 生产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 新承诺意味着到 2030 年, 每部售出的 Apple 设备都不会造成任何气候影响。

(二) 我国 “双碳”行动

习近平主席作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习近平主席指出: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 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

我国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文化旅游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等均出台各自的减碳节能政策与管理办法, 全面推动碳汇、碳减排与碳交易, 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工作。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吉林、河南、山西、辽宁等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相关 内容。其中, 上海、北京和海南等提出率先实现碳达峰。 中国已成立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领导小组, 正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 路线图, 推出 “1 + N” 政策体 系, 作为顶层设计, 其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各领域、 各行业政策措施。

辽宁省印发 《辽宁省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管理部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清单》, 对风电、 光伏等项目给予用地倾斜。 支持海洋能产业发展, 拓展海洋能应用领域, 推进海洋能装备向稳定发电转变。 制定渔光互补用海管理相关政策, 推动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用海相结合的用海模式。 河北省发改委于2021年7月19日发布的《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 “十四五” 规划》中提出, 到2022年, 基本形成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体系; 突破规模化纯水、 海水电解制氢设备的集成设计及制造技术, 开发高压 车载储氢系统, 研制制/ 加氢站关键设备, 突破核心技术; 到 2025 年, 基本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 显著降低应用成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明确非电网直供电价格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鼓励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非电网供电主体将降价红利传导至终端用户。 天津市实施不低于400兆瓦新型储能项目, 推动天津市储能设施建设发展, 支撑天津电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世界最大、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在江苏如东安装成功,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在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海海域吊装成功。 长庆油田建成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水平井 平台, 为规模化动用页岩油储量提供了样板。

在行业层面, 钢铁、 有色金属等行业协会就推动碳达峰及减碳提出初步考 虑, 多个行业协会在推动碳达峰相关举措的研究。

根据 《巴黎协定》 要求, 缔约国需向联合国提交各自 5 年期更新国家自主贡 献 (NDCs) 和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 (LEDs)。 我国具备 2030 年碳达峰的信心, 也面临提交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的现实需求。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 要与 “第二个百年目标” 相结合, 要与国家、 中长期经济规划相呼应。

为实现减碳与经济融合发展, 我国各地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与经济发展、 金融创新相适应, 要与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相匹配。 各地区要积极应对金融风 险, 着力化解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国际贸易冲突。 要大力创新碳金融产品, 更好 地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

关键字:   碳达峰碳中和 路径及案例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