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项立刚:中国靠什么成为世界手机大国?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飞象网   发布时间:2016-01-07 17:44:49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机生产国,拥有最多的手机品牌,拥有最大的手机市场,全世界70%以上的手机是在中国生产的,近些年,全世界很多曾经知名的手机厂商在衰落的同时,中国手机厂商却在不断崛起。在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NEC、LG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听到了更多中国厂商的声音。

      中国厂商靠什么赢得市场?

      对于这样的一个疑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中国手机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国外品牌曾经占据了中国市场的100%,中国的消费者并不因为爱国的理由抵制国外产品,事实上相当多的中国消费者更愿意追国外的品牌产品。众多的国外手机厂商早把生产厂建到了中国,降低了成本,享受中国地方政府的大量优惠条件。那么,这2015年是什么帮助中国手机厂商高速度发展起来的呢?

      我相信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的支持、中国市场的广阔等等,我相信最核心的原因是中国手机企业不懈的创新力量。

      说到创新,我们很多人喜欢充满鄙夷地质疑,中国手机懂创新吗?

      我要说,创新才是中国手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即使曾经我们有过一些山寨手机厂商,它们因为资金和能力的不足,这些企业曾经山寨过品牌企业,即使山寨厂商也在一直在创新,寻找突破,寻找自己的特点,MTK的音乐手机芯片就是不被品牌厂商接受,而在山寨厂商中找到了市场机会,接受新技术,寻找更多的突破,这是很多山寨厂商的基本精神。

      而众多的中国品牌厂商,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产品还是销售渠道、销售模式都通过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开创了完全不同于国外厂商的特点,而且也正在把这些模式推广到印度、中东、南美,甚至也在向欧洲和美国发展。技术的创新更是这些厂商的立命之本。虽然中国在手机领域是后起的,最基本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并不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这些需要在下一次的大转换中寻找机会,但是,技术创新今天确实是中国手机企业最强大的竞争力。

      我曾参观过大量手机厂商的生产线,最近我参观华为的手机生产线,它的智能化水平、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让我很震惊,连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董事长郭台明在参观后,也承认,它的智能化水平远远超过富士康。它的效率、管理水平以及质量的管控,远远超过了我曾经看到的国外公司的水平,而这些生产线除了一些通用设备,它绝大部分都是华为自己设计、生产的。

      芯片,我们一直认为这是最难突破的一个堡垒,华为开始进行麒麟芯片开发,也面对了大的困难,也走过很多弯路,但是今天的麒麟950已经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机芯片水平不相上下,华为的Mate8手机,已经是最近手机市场上性能最强大的手机。

      不仅如此,中国也在争夺新技术的标准,希望在核心专利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手机快速充技术为例,这是全世界手机厂商都在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今天做到了不仅是有,而且是占领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OPPO的VOOC闪充标准已经成为世界上快速充电三大标准之一,且拥有18项核心专利。不同于多数厂商采用的高压快充,OPPO VOOC闪充采用低压快充技术,充电更快、安全性更高,对手机电池的保护更好。这个技术不是采用什么高通和MTK的方案,而是完全自主研发,拥有核心的专利,同时也是最早发布的。

      得益于人无我有的优势,OPPO的销售在2015年也成绩斐然,支持VOOC闪充功能的手机销量超过了1000万台,有媒体预计OPPO全产品线总销量将超过4500万台。

      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正在多个领域努力创新,在差异化竞争上寻找突破,形成特点,并通过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据我所知,也有一些企业,包括国外知名大企业也想使用VOOC闪充技术,但是因为专利保护的原因无法使用。

      以华为、OPPO等厂商为代表,今天中国的手机企业已经不再靠抄袭、靠向别人交专利费、使用别人的专利做产品了。而是中国专利越来越多,我们进行专利谈判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独立研发的技术越来越多,可以自己做好技术创新,并把创新转化为产品,获得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同时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世界消费者的认同。

      此外,小米的出现,使中国厂商在商业模式和销售模式上,形成了有特点的创新,把互联网融入整个产品开发、定义及营销中,打造了全世界都在学习和关注的新模式。

      尊重创新,并把创新付诸于行动,这是中国智造崛起的是唯一机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努力与实践,这就是中国手机的希望。

关键字:   大国 手机 世界 成为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