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徐长明:年底新能源车有望突破5万辆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6-04-15 19:03:07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面对今年新能源热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保持自己冷静的思考,他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新能源激活汽车业模式创新”上,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新能源车的市场形势。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销量与目标差距很大,但今年效果明显改善;新能源汽车未来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政策应注意三个问题。

      2009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2284辆,而2013年35730辆。从2009年到2012年,国家进行第一期示范工程,在25个公共领域示范城市推广计划和6个私人示范城市推广计划,而截至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19万辆,完成率仅为14.9%,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以及纯电动(BEV)约为1.2万辆,与推广总目标16万辆差距甚远。从结构上看,新能源车在私人领域仅推广了0.44万辆,在公共服务领域有2.3万辆,这说明在私人领域难度较大。总的来说,实际情况与计划差距较大。

      不过,今年以来这个情况发生可喜的变化,大概在上半年就完成3万多辆,全年底线应该是5万辆,甚至可能达到8万辆。目前,新能源车有点供不应求。徐长明谈到,这是一个变化,今年上半年完成的3万多辆车里,其中超过70%是在北京、上海等私人示范城市销售的,这说明一期示范工程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是对现在的推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有理由认为未来发展前景好的依据之一。

      根据规划,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500万辆。在徐长明看来,到明年完成50万辆有一定难度,但应该能完成50%到60%左右,总体状况还是较好的。到2020年是累计完成500万辆,这个数字是有可能超越的,至少是完成得差不多的水平。

      徐长明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较乐观,他个人认为,第一,中国具有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的市场。适合初期推广的市场是公交车领域,公交车年销量5万辆左右,保有量接近40万辆,公交车有固定线路,充电站比较方便,可能最能够率先适宜新能源汽车发展。此外,还有市政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加起来差不多每年100万辆左右的市场。

      我国有13.4亿人口,需要大量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此外,中国具有超大规模潜在市场,国内市场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发展空间。现在可以预计到的汽车市场规模应该在4000万辆左右的水平,到2020年的汽车保有量预计是2.5亿辆,相当于美国今天的水平。年收入在21万以上的家庭,有10%的家庭是拥有两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在初期阶段比较适合家庭第二辆车。

      第二,中国具有有力的发展政策。政策的补贴力度相当大,不少城市乘用车加起来补贴12万,而客车补贴力度更大。新一轮的政策做了调整,有好几个积极的变化:第一个是城市试点扩大到88个城市,第二个是政策由原先按电池功率来补贴变成按充一次电能跑多少公里来补贴,还有由重点通过私人试点推广变成公共领域的市场占了大头。

      第三,企业的积极推进。现有央企联盟在积极推进新能源车的发展,其中包括5家整车和电驱动企业、5家电池企业以及6家充电与服务领域的企业。与此同时,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江淮等国内车企以及一些外资企业也都在努力发展新能源车,在供给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从另一个维度看,能量密度等也发生积极变化,在160多年的发展过程,动力电池从铅酸电池到锂电池提升4倍以上,目前续航100公里所需电池重量是150公斤,预期目标是40公斤。在成本方面,目前锂电池一次续驶100公里,电池成本是12万元,将来的目标是4万元。此外,当前车用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平均在1000次左右,相当于3~5年,假如能到2000次,则等于电池可使用10年左右。

      在徐长明看来,新能源汽车政策应该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政策目标应该更聚焦一些,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承担了太多使命,大家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实现自主品牌的追赶,此外还有促进经济发展、节能、环保等使命,如果都想承担的话,在同一个时间点很难,所以应该聚焦;第二,考虑消费者的需要意愿,消费者到底是愿意买纯电动车还是愿意买插电式混动;第三,地区封锁。他认为,一期工程不理想,但是希望二期状态迅速改观。

关键字:   万辆 有望突破 新能源车 年底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